大海则矿副井白垩系地层冻结壁形成规律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1.2.1 冻结法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2.2 西部软岩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3 数值模拟应用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3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| 第16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1.3.2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3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1.3.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8-19页 |
2 基础知识 | 第19-25页 |
2.1 传热学基础 | 第19-20页 |
2.1.1 热力学第一定律 | 第19页 |
2.1.2 热力学第二定律 | 第19-20页 |
2.2 冻结温度场概述 | 第20-21页 |
2.3 冻结岩土基本性质 | 第21-23页 |
2.3.1 冻结岩土基本成分 | 第21页 |
2.3.2 冻结岩土形成过程 | 第21-22页 |
2.3.3 冻结岩土热物理性质 | 第22-23页 |
2.4 有限元模拟的基本理论 | 第23-25页 |
3 冻结壁数值模拟研究 | 第25-47页 |
3.1 模型建立与参数选取 | 第25-34页 |
3.1.1 模型的建立 | 第26-29页 |
3.1.2 热物理参数的选取 | 第29-30页 |
3.1.3 焓的考虑与计算 | 第30-33页 |
3.1.4 初始与边界条件及盐水荷载 | 第33-34页 |
3.2 相关层位数值模拟分析 | 第34-43页 |
3.2.1 冻结温度场分布云图 | 第34-41页 |
3.2.2 温度场分布特性曲线 | 第41-43页 |
3.3 重要参数计算 | 第43-45页 |
3.3.1 有效厚度及平均温度 | 第43-44页 |
3.3.2 冻结壁发展速度 | 第44-45页 |
3.3.3 岩层揭露井帮温度 | 第4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4 白垩系地层现场实测分析 | 第47-71页 |
4.1 工程概况 | 第47-51页 |
4.2 盐水温度曲线说明 | 第51页 |
4.3 水文孔水位变化分析 | 第51-53页 |
4.4 测温孔温度数据分析 | 第53-61页 |
4.4.1 测量方法 | 第53-54页 |
4.4.2 原始地温描述 | 第54-55页 |
4.4.3 测量结果分析 | 第55-60页 |
4.4.4 冻结壁向外发展速度 | 第60-61页 |
4.5 井帮温度测量与分析 | 第61-69页 |
4.5.1 测量方法 | 第61-62页 |
4.5.2 测量结果分析 | 第62-67页 |
4.5.3 工作面温度测量 | 第67-69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5 模拟与实测对比分析 | 第71-77页 |
5.1 井帮温度的对比 | 第71页 |
5.2 测温孔数据的对比 | 第71-75页 |
5.3 冻结壁发展速度的对比 | 第75-7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6 数值模拟对煤层的预测 | 第77-84页 |
6.1 煤层模型建立与参数选取 | 第77-79页 |
6.2 煤层数值模拟分析 | 第79-82页 |
6.2.1 冻结温度场分布 | 第79-81页 |
6.2.2 重要参数计算 | 第81-82页 |
6.3 煤层施工建议 | 第82-83页 |
6.3.1 冻结建议 | 第82页 |
6.3.2 凿井建议 | 第82-83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84-87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84-85页 |
7.2 研究创新点 | 第85-86页 |
7.3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| 第86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2页 |
致谢 | 第92-93页 |
个人简介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