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其他道路运输工具论文

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动力旅行箱车的研究与开发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字母注释表第17-1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8-2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8-1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电动力独轮车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双轮平衡车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电动滑板车第21页
    1.3 各种微型电动车的比较第21-22页
    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-25页
第二章 基于人机工程学对动力旅行箱车的分析第25-39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5页
    2.2 人机工程学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六个阶段第25-26页
    2.3 动力旅行箱车的需求分析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概念出现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市场调研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需求层次理论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用户需求获取和整理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用户需求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2.4 动力旅行箱车的概念设计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用户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产品分析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使用环境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使用模式探究第36-37页
    2.5 初步设计、详细设计和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初步设计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详细设计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总体设计第38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三章 动力旅行箱车的结构设计及CMF分析第39-54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9页
    3.2 动力旅行箱车的基本结构组成第39-40页
    3.3 箱体结构第40-41页
    3.4 转向控制结构第41-42页
    3.5 座板结构第42页
    3.6 驱动装置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轮毂电机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鼓式刹车方式第44页
    3.7 辅助装置第44-45页
    3.8 电池选型第45-46页
    3.9 动力旅行箱车的CMF分析第46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9.1 动力旅行箱车表面色彩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9.2 动力旅行箱车表面材质分析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9.3 动力旅行箱车表面加工工艺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9.4 动力旅行箱车CMF设计的仿真效果表达第48-53页
    3.10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四章 动力旅行箱车的功能尺寸设计与分析第54-65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4页
    4.2 人体测量学第54页
    4.3 人体测量数据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人体的结构尺寸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人体的功能尺寸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人体尺寸数据统计特征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人体尺寸数据在设计中的应用第57页
    4.4 人体测量学在动力旅行箱车设计中的应用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箱车功能尺寸部件及其尺寸数量的确定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座板结构的功能尺寸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控制转向结构的功能尺寸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脚蹬架的功能尺寸分析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拉杆的功能尺寸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4.5 动力旅行箱车人机工程学分析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人机工程学分析的流程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操作者坐姿舒适性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操作者操作空间分析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操作者视野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第五章 动力旅行箱车的结构轻量化设计第65-77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65页
    5.2 对动力旅行箱车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5.3 确定各种数量值第66页
    5.4 箱体材料的选取第66-67页
    5.5 静力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5.6 拓扑优化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拓扑优化简介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拓扑优化结果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拓扑优化结果分析与处理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6.4 对拓扑优化后的模型进行静力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6.5 多次拓扑优化后模型的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5.7 模态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5.8 座板结构的优化第74-75页
    5.9 本章小结第75-77页
第六章 动力旅行箱车的动力学仿真分析第77-103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77页
    6.2 箱车模型的创建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设置建模基本环境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整车模型的导入和设置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轮胎模型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完善箱车整车模型第79页
    6.3 人体-座椅模型的创建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人体模型的生成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人体-座椅模型的处理第80页
    6.4 随机路面模型的创建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随机路面不平度的拟合理论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3D随机路面的生成第82-83页
    6.5 “人-车-路”整体模型的合并第83-84页
    6.6 动力旅行箱车行驶性能理论计算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6.1 上坡性能理论计算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6.6.2 转弯半径理论计算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6.3 直线行驶性能理论计算第86页
    6.7 动力旅行箱车行驶性能仿真分析第86-91页
        6.7.1 上坡行驶仿真试验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6.7.2 转向行驶仿真试验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6.7.3 直线加速、匀速和减速行驶的仿真试验第89-91页
    6.8 动力旅行箱车的平顺性仿真分析第9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8.1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第91页
        6.8.2 平顺性的评价方法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8.3 箱车的平顺性仿真分析第93-102页
    6.9 本章小结第102-103页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3-105页
    7.1 全文总结第103页
    7.2 工作展望第103-105页
参考文献第105-109页
附录A 调查问卷第109-113页
附录B 动力旅行箱车的不同设计构型第113-118页
    B1.一种便携式载人动力旅行箱车第113-114页
    B2.一种基于电动力的便携式可骑行旅行箱车第114-115页
    B3.便携式载人动力旅行箱车第115-117页
    B4.一种魔幻变形电动力旅行箱车第117-118页
附录C 程序源代码(ViualBasic)第118-122页
    C1.路面谱生成程序源代码第118-120页
    C2.频率加权函数曲线(垂向)离散点生成程序第120页
    C3.频率加权函数曲线(横向和纵向)离散点生成程序第120-122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22-123页
致谢第123-124页

论文共12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定制自行车设计及模拟检测方法研究
下一篇: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--以沪杭磁悬浮与德国柏林汉堡磁悬浮项目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