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5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5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1.2 雪地生活跳虫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20页 |
1.2.1 雪地生活跳虫研究简介 | 第15-16页 |
1.2.2 雪地生活跳虫行为研究 | 第16-19页 |
1.2.3 雪地生活跳虫生物气候研究 | 第19-20页 |
1.3 论文研究内容、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| 第20-22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21页 |
1.3.3 论文创新点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22-29页 |
2.1 三江平原自然环境特征 | 第22-24页 |
2.1.1 地理位置 | 第22页 |
2.1.2 地形地貌 | 第22-23页 |
2.1.3 气候条件 | 第23页 |
2.1.4 水文状况 | 第23页 |
2.1.5 植被状况 | 第23-24页 |
2.1.6 土壤条件 | 第24页 |
2.2 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历史变迁 | 第24-27页 |
2.2.1 近 50 年的大面积开荒 | 第24-25页 |
2.2.2 土地利用/覆被情况 | 第25-27页 |
2.3 研究地点的自然环境概况 | 第27-29页 |
2.3.1 三江站简介 | 第27页 |
2.3.2 水热、植被、水文及土壤特征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雪地生活跳虫的影响 | 第29-45页 |
3.1 引言 | 第29-30页 |
3.2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雪层下活动跳虫的影响 | 第30-39页 |
3.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3页 |
3.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9页 |
3.3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雪面上和雪层中活动跳虫的影响 | 第39-44页 |
3.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9-41页 |
3.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4页 |
3.4 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4章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雪地生活跳虫活动规律 | 第45-60页 |
4.1 引言 | 第45-46页 |
4.2 湿地、人工林和大豆地雪上和雪下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| 第46-51页 |
4.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6-47页 |
4.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1页 |
4.3 湿地、人工林和大豆地面上活动跳虫密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| 第51-55页 |
4.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51页 |
4.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5页 |
4.4 湿地、人工林和大豆地雪层中活动跳虫丰富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| 第55-58页 |
4.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55页 |
4.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5 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5章 三江平原雪地生活跳虫迁徙行为及迁徙能力研究 | 第60-71页 |
5.1 引言 | 第60-61页 |
5.2 三江平原雪地生活跳虫迁徙行为研究 | 第61-66页 |
5.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61-63页 |
5.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63-66页 |
5.3 雪地生活跳虫迁徙能力评估 | 第66-69页 |
5.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66-68页 |
5.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68-69页 |
5.4 小结 | 第69-71页 |
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4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71-72页 |
6.2 冬季雪地生活跳虫研究展望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4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4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