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分子生物学论文--基因工程(遗传工程)论文

人源羧肽酶B异源表达及构建丝氨酸蛋白酶基因缺陷型粟酒裂殖酵母表达系统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绪论第8-13页
    1.1 羧肽酶B简介第8页
    1.2 羧肽酶B的结构第8-9页
    1.3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羧肽酶B活化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羧肽酶B的催化特性第10页
    1.4 羧肽酶B的应用第10-11页
    1.5 羧肽酶B的研究进展第11页
    1.6 模式生物粟酒裂殖酵母第11-12页
    1.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7.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7.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-13页
第2章 人源羧肽酶B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研究第13-24页
    2.1 材料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菌株与质粒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培养基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培养条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主要试剂及其来源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主要设备及其来源第15页
    2.2 方法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电转化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DNA酶切反应、磷酸化反应、连接反应及核酸浓缩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质粒的提取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人源CPB1基因cDNA克隆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1 引物设计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2 目的基因CPB1的扩增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3 重组表达质粒pHsh-CPB1的构建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4 重组菌的培养及重组酶的诱导表达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5 重组表达质粒pHsh-B5K-CPB1的构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6 重组表达质粒pHsh-DT-CPB1的构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7 羧肽酶B浓度的测定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8 羧肽酶B的测活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羧肽酶B基因CPB1的克隆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表达载体pHsh-CPB1的构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表达载体pHsh-B5K-CPB1的构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表达载体pHsh-DT-CPB1的构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SDS-PAGE胶检测与酶活测定第22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22-24页
第3章 利用粟酒裂殖酵母分泌表达羧肽酶B第24-34页
    3.1 材料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菌株与质粒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培养基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培养条件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主要试剂及其来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主要设备及其来源第28页
    3.2 方法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一般基因操作方法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裂殖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醋酸锂转化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1 转化中所用各种溶液的配制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鲑鱼精担体DNA的制备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3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醋酸锂转化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分泌型表达质粒peno-GFAT-cpy-CPB1的构建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peno-GFAT-cpy-CPB1质粒的转化与表达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羧肽酶B提取与酶活测定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羧肽酶B表达的SDS-PAGE第31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质粒peno-GFAT-cpy-CPB1的构建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羧肽酶B的SDS-PAGE检测及酶活检测第32-33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33-34页
第4章 构建ips6基因缺陷型粟酒裂殖酵母表达宿主第34-51页
    4.1 粟酒裂殖酵母第34-35页
    4.2 基因缺陷型表达载体介绍第35页
    4.3 敲除粟酒裂殖酵母中ISP6基因第35-38页
    4.4 实验材料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菌种和质粒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主要试剂和耗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主要设备及其来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培养基及各种贮备液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培养条件第42页
    4.5 实验方法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提取粟酒裂殖酵母(S.pombe YHL6381)的gfaA基因营养缺陷型菌株基因组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融合PCR技术介绍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上游同源臂的克隆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下游同源臂的克隆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Ura4标签克隆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6 融合PCR技术构建同源重组融合片段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7 目的基因isp6的敲除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8 醋酸锂转化法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9 基因组的提取和isp6基因敲除验证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0 菌种保藏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1 peno-GFAT-cpy-CPB1质粒的转化与表达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2 羧肽酶B提取与酶活测定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3 羧肽酶B表达的SDS-PAGE第48页
    4.6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基因组和同源臂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融合片段构建及目的基因isp6的敲除验证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羧肽酶B的SDS-PAGE检测及酶活检测第49页
    4.7 讨论第49-51页
全文总结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8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8-59页
致谢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MyoG和Myf6转基因小鼠模型制作、鉴定及相关研究
下一篇:小亚细亚绒鼠、长尾大麝鼩和灰麝鼩肉孢子虫的形态学、生活史和分子系统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