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通信论文--数据通信论文--图像通信、多媒体通信论文--图像编码论文

P2P视频直播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0页
    1.1 背景介绍第11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非结构化的P2P网络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结构化的P2P网络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流媒体编解码技术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CoolStreaming概述第16-17页
    1.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7-18页
    1.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第18页
    1.5 本文结构第18-20页
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第20-37页
    2.1 P2P技术第20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基本概念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.1 P2P技术的发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.2 P2P技术的特点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拓扑结构以及资源调度算法第22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.1 集中式P2P网络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.2 纯P2P非结构化网络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.3 纯P2P结构化网络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.4 混合式P2P网络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P2P技术的应用第29页
    2.2 流媒体技术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本概念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流媒体编码技术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1 非扩展性编码技术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2 扩展性编码技术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流媒体传输第32-33页
    2.3 P2P流媒体的数据分发模型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基于树的覆盖网络结构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数据驱动随机化的覆盖网络结构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混合式结构第3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三章 P2P直播客户端的概要设计第37-47页
    3.1 需求分析第37页
    3.2 关键技术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网络拓扑的组织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数据分片算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数据调度策略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节点选择算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激励机制第42页
    3.3 总体框架模块图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会话管理模块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缓存管理模块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同步模块和节点管理第45-46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四章 P2P直播客户端的详细设计与实现第47-73页
    4.1 详细设计框架第47-48页
    4.2 基础类库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网络通信类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常用基础类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协议报文格式第51页
    4.3 直播引擎与播放器交互的流程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播放流程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数据传输流程第55页
    4.4 播放前准备流程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获取伙伴节点流程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挑选父节点备用节点流程第60页
    4.5 播放过程中的流程第6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挑选合适的父节点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流媒体质量自适应算法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5.2.1 获取基础层数据流程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5.2.2 获取增强层数据流程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数据的分发流程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5.3.1 缓存管理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主动淘汰父节点策略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重新选择父节点的策略第71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71-73页
第五章 实验与仿真测试第73-79页
    5.1 测试方案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测试环境及部署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1.1 主机环境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1.2 网络环境第75页
    5.2 功能测试第75-76页
    5.3 性能测试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启播延时测试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同步延时测试第77-78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8-79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9-81页
致谢第81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5页
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5-86页

论文共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脉冲信号分选技术研究
下一篇:P波段单脉冲阵列天线馈电网络分析与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