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1-1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4-17页 |
1 前言 | 第18-30页 |
1.1 益生菌 | 第18-20页 |
1.1.1 益生菌的特性 | 第18-20页 |
1.2 枯草芽孢杆菌简介 | 第20-25页 |
1.2.1 枯草芽孢杆菌基本特征 | 第20-21页 |
1.2.2 枯草芽孢杆菌作用机理 | 第21-22页 |
1.2.3 枯草芽孢杆菌的及应用 | 第22-24页 |
1.2.4 枯草芽孢杆菌作为益生菌的特性 | 第24-25页 |
1.3 抑菌物质 | 第25-27页 |
1.3.1 核糖体合成途径产生的抗菌物质 | 第25-26页 |
1.3.2 非核糖体合成途径产生的抗菌物质 | 第26-27页 |
1.3.3 其他类别物质 | 第27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27-29页 |
1.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9-30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9页 |
2.1 菌株 | 第30页 |
2.2 器材 | 第30页 |
2.3 试剂 | 第30-31页 |
2.4 试验方法 | 第31-39页 |
2.4.1 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 | 第31-32页 |
2.4.2 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 | 第32页 |
2.4.3 枯草芽孢杆菌的鉴定 | 第32-34页 |
2.4.4 枯草芽孢杆菌BS-7基本特性研究 | 第34-36页 |
2.4.5 菌株BS-7的体内益生试验 | 第36-37页 |
2.4.6 菌株BS-7抑菌物质HPLC-ESI-MS/MS分析 | 第37-39页 |
3 试验结果 | 第39-57页 |
3.1 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及在肠道中的分布 | 第39页 |
3.2 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和鉴定分析 | 第39-43页 |
3.2.1 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2.2 枯草芽孢杆菌的鉴定分析 | 第40-43页 |
3.3 枯草芽孢杆菌BS-7基本特性分析 | 第43-47页 |
3.3.1 不同培养温度对BS-7菌株的生长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3.3.2 不同初始pH对BS-7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| 第44页 |
3.3.3 不同摇床转速对BS-7菌株的生长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3.3.4 菌株BS-7生长曲线及抑菌曲线的测定结果 | 第45-46页 |
3.3.5 人工胃肠液耐受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6-47页 |
3.3.6 耐胆盐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7页 |
3.3.7 耐高温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7页 |
3.4 菌株BS-7的体内益生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7-52页 |
3.4.1 安全性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7-48页 |
3.4.2 对肠炎沙门氏菌的体内益生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8-52页 |
3.5 对菌株BS-7抑菌物质的探究分析 | 第52-57页 |
3.5.1 蛋白质组学分析 | 第52-55页 |
3.5.2 代谢组学结果分析 | 第55-57页 |
4 讨论 | 第57-64页 |
4.1 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、筛选及鉴定 | 第57-58页 |
4.2 枯草芽孢杆菌BS-7基本特性研究 | 第58-59页 |
4.3 菌株BS-7的体内益生作用 | 第59-60页 |
4.4 菌株BS-7抑菌物质初探 | 第60-64页 |
4.4.1 蛋白质组学 | 第60-63页 |
4.4.2 代谢组学 | 第63-64页 |
5 结论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附录1 | 第73-74页 |
附录2 | 第74-75页 |
附录3 | 第75-76页 |
附录4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