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1-14页 |
ABSTRACT | 第14-17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9-2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22-3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22-26页 |
1.2 常规塔雨区研究现状 | 第26-32页 |
1.2.1 常规塔雨区阻力特性的研究 | 第27-29页 |
1.2.2 常规塔雨区热力特性的研究 | 第29-30页 |
1.2.3 常规塔雨区水滴粒径的试验研究 | 第30-31页 |
1.2.4 常规塔雨区水滴的数值模拟研究 | 第31-32页 |
1.3 高位塔的研究现状 | 第32-35页 |
1.4 本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| 第35-37页 |
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7-39页 |
第2章 冷却塔雨区内水滴运动对水滴粒径分布影响的理论分析 | 第39-53页 |
2.1 引言 | 第39-40页 |
2.2 水滴形成对水滴粒径分布的影响 | 第40-43页 |
2.2.1 物体材料表面水滴形成对水滴粒径分布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2.2.2 填料孔隙间水膜表面水滴形成对水滴粒径分布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2.3 水滴变形对水滴粒径分布的影响 | 第43-47页 |
2.4 水滴的相互作用对水滴粒径分布的影响 | 第47-51页 |
2.4.1 水滴碰撞对水滴粒径分布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2.4.2 水滴单体破碎对水滴粒径分布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3章 常规塔雨区水滴粒径分布测试方法的研究 | 第53-78页 |
3.1 引言 | 第53-55页 |
3.2 水滴粒径分布的测试方法以及现场测试试验台架的构建 | 第55-62页 |
3.2.1 水滴粒径分布的测试原理 | 第55-58页 |
3.2.2 试验台架构建 | 第58-61页 |
3.2.3 现场测试的测点分布 | 第61-62页 |
3.3 常规塔雨区水滴粒径现场试验结果 | 第62-76页 |
3.3.1 常规塔雨区水滴粒径现场测试结果的粗大误差处理 | 第62-64页 |
3.3.2 测试时间对水滴粒径分布的影响 | 第64-67页 |
3.3.3 测试位置对水滴粒径分布的影响 | 第67-72页 |
3.3.4 不同常规塔雨区内水滴粒径分布对比 | 第72-74页 |
3.3.5 强侧风对常规塔雨区内水滴粒径分布的影响 | 第74-7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第4章 常规塔雨区典型水滴粒径分布及其对热力阻力特性影响的研究 | 第78-98页 |
4.1 引言 | 第78页 |
4.2 常规塔雨区内典型水滴粒径分布 | 第78-82页 |
4.3 常规塔内气水流动及传热传质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 | 第82-87页 |
4.3.1 常规塔内湿空气运动控制方程 | 第82-83页 |
4.3.2 常规塔内循环冷却水运动控制方程 | 第83-84页 |
4.3.3 常规塔内气水两相之间的传热传质方程 | 第84-85页 |
4.3.4 常规塔内空气运动阻力方程 | 第85-87页 |
4.4 利用水滴粒径分布规律进行的常规塔数值计算 | 第87-90页 |
4.4.1 计算域及计算方法 | 第88-89页 |
4.4.2 不同工况下的计算结果 | 第89-90页 |
4.5 常规塔雨区热力特性的研究 | 第90-95页 |
4.5.1 水滴粒径分布对常规塔雨区热力特性影响的研究 | 第90-92页 |
4.5.2 基于水滴粒径分布规律的常规塔雨区冷却数研究 | 第92-95页 |
4.6 常规塔雨区阻力特性的研究 | 第95-96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96-98页 |
第5章 高位塔雨区水滴粒径分布测试方法及其对热力阻力特性影响的研究 | 第98-109页 |
5.1 引言 | 第98页 |
5.2 高位塔小雨区水滴粒径的现场试验 | 第98-101页 |
5.3 常规塔数学模型对高位塔的适用性 | 第101-103页 |
5.4 高位塔小雨区的热力特性研究 | 第103-106页 |
5.5 高位塔小雨区的阻力特性研究 | 第106-107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107-109页 |
第6章 湿式冷却塔雨区的补充拓展研究 | 第109-131页 |
6.1 引言 | 第109-110页 |
6.2 集水装置内空气流场的研究 | 第110-126页 |
6.2.1 集水装置结构内空气流场的风洞试验 | 第110-116页 |
6.2.2 集水装置内空气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| 第116-126页 |
6.3 集水装置对高位塔性能的影响 | 第126-129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29-131页 |
第7章 全文总结与建议 | 第131-137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131-136页 |
7.2 创新点 | 第136页 |
7.3 展望与建议 | 第136-1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7-153页 |
致谢 | 第153-155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| 第155-157页 |
ENGLISH DISSERTATION | 第157-190页 |
PAPER Ⅰ: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ir Flow Field in the Water CollectingDevices | 第157-170页 |
PAPER Ⅱ: Impact Mechanism of Different Fill Layout Patterns on the CoolingPerformance of the Wet Cooling Tower with Water Collecting Devices | 第170-190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1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