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残余湿陷性评价与分析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7页 |
| ·黄土的成因、分布 | 第9-10页 |
| ·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 | 第10-11页 |
| ·黄土湿陷变形机理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·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 | 第12-13页 |
| ·湿陷性黄土地基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工程措施 | 第13-14页 |
| ·灰土桩挤密复合地基概述 | 第14-16页 |
| ·灰土挤密桩的发展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灰土加固机理研究概述 | 第15-16页 |
| ·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 | 第16-17页 |
| 2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湿陷性的评价方法探讨 | 第17-23页 |
| ·基本的评价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·几种评价方法的对比 | 第18-22页 |
| ·最大湿陷系数法 | 第18页 |
| ·挤密系数法 | 第18-19页 |
| ·湿陷起始压力法 | 第19-22页 |
| ·浸水载荷试验法 | 第22页 |
| ·小结 | 第22-23页 |
| 3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桩土共同作用特征规律 | 第23-28页 |
| ·桩土应力比 | 第23页 |
| ·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因素 | 第23-24页 |
| ·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 | 第24-26页 |
| ·小结 | 第26-28页 |
| 4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湿陷性分析 | 第28-49页 |
| ·灰土挤密桩挤密效果分析 | 第28-32页 |
| ·灰土挤密桩的加固效果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·桩周土的挤密效果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·灰土挤密桩的破坏特征及荷载传递规律 | 第32-33页 |
| ·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湿陷性变化规律 | 第33-41页 |
| ·工程地质概况 | 第33-36页 |
| ·单桩桩周土的湿陷性 | 第36页 |
| ·两桩间土的湿陷性与桩心距的关系 | 第36-37页 |
| ·三桩间土的湿陷性与桩心距的关系 | 第37-39页 |
| ·单桩桩周土的湿陷起始压力 | 第39-40页 |
| ·群桩桩间土的湿陷起始压力 | 第40-41页 |
| ·复合地基残余湿陷性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| 第41-48页 |
| ·当桩心距为2.5d时湿陷性的影响 | 第42-45页 |
| ·当桩心距为2.25d时湿陷性的影响 | 第45页 |
| ·当桩心距为2.75d时湿陷性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| ·当桩心距为3.0d时湿陷性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·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5 工程实例 | 第49-63页 |
| ·工程概况 | 第49-50页 |
| ·概况 | 第49页 |
| ·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| 第49-50页 |
| ·拟建建筑物概况 | 第50页 |
| ·实验方案及检测试验内容 | 第50-51页 |
| ·试验方案 | 第50-51页 |
| ·检测试验内容 | 第51页 |
| ·检测试验仪器及方法 | 第51-53页 |
| ·静力荷载试验 | 第51-52页 |
| ·桩身灰土密实度试验 | 第52页 |
| ·桩间土室内常规土工试验 | 第52-53页 |
| ·试验结果分析 | 第53-62页 |
| ·第1组试桩 | 第53-55页 |
| ·第2组试桩 | 第55-58页 |
| ·第3组试桩 | 第58-60页 |
| ·第4组试桩 | 第60-62页 |
| ·小结 | 第62-63页 |
| 6 结论 | 第63-65页 |
| ·结论 | 第63-64页 |
| ·展望 | 第64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| 附录: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