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绪论 | 第12-30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金属表面等离子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| 第13-23页 |
1.2.1 金属表面等离子体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9页 |
1.2.2 金属表面等离子体的应用 | 第19-23页 |
1.3 多包层光纤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| 第23-26页 |
1.4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| 第26-30页 |
2 理论基础 | 第30-50页 |
2.1 引言 | 第30页 |
2.2 金属表面等离子体理论基础 | 第30-41页 |
2.2.1 金属色散常见的三种模型 | 第30-36页 |
2.2.2 表面等离子体色散与激发 | 第36-41页 |
2.3 多包层光纤理论基础 | 第41-44页 |
2.4 常用数值计算方法 | 第44-48页 |
2.4.1 有限元法 | 第44-47页 |
2.4.2 时域有限差分法 | 第47-4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3 多包层光纤SPR的滤波特性研究 | 第50-76页 |
3.1 引言 | 第50-51页 |
3.2 D型多包层光纤SPR的滤波特性研究 | 第51-56页 |
3.3 正交双切多包层光纤SPR的双波长偏振滤波特性研究 | 第56-67页 |
3.3.1 980/1550 nm偏振滤波器 | 第56-62页 |
3.3.2 1310/1550 nm偏振滤波器 | 第62-67页 |
3.4 D型/正交双切光纤的制作 | 第67-73页 |
3.4.1 D型光纤的制作 | 第67-69页 |
3.4.2 正交双切光纤的制作 | 第69-7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73-76页 |
4 单参量光纤传感特性研究 | 第76-98页 |
4.1 引言 | 第76-77页 |
4.2 双包层光纤FSF单参量传感器 | 第77-82页 |
4.3 基于光纤SPR的单参量传感器 | 第82-96页 |
4.3.1 D型侧边孔双包层光纤SPR温度传感特性 | 第82-90页 |
4.3.2 侧边双圆孔光纤SPR的磁场特性 | 第90-9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96-98页 |
5 双参量光纤传感特性研究 | 第98-112页 |
5.1 引言 | 第98-99页 |
5.2 双包层光纤FSF双参量传感器 | 第99-101页 |
5.3 基于光纤SPR的双参量传感器 | 第101-110页 |
5.3.1 正交双切光纤SPR折射率/温度双传感特性 | 第102-106页 |
5.3.2 侧边双圆孔光纤SPR磁场/温度传感特性 | 第106-11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10-112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112-116页 |
6.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| 第112-114页 |
6.2 下一步拟进行的工作 | 第114-11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6-132页 |
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32-138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