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礼拜六》前一百期的女性作品研究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0 前言 | 第12-17页 |
0.1 选题意义 | 第12-13页 |
0.2 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0.3 论文研究对象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6页 |
0.4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 《礼拜六》和“鸳鸯蝴蝶”派的关系 | 第17-19页 |
2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女性小说创作 | 第19-29页 |
2.1 社会背景 | 第19-23页 |
2.1.1 兴办女学 | 第19-21页 |
2.1.2 女权思想和女权运动 | 第21-23页 |
2.2 文化背景 | 第23-26页 |
2.2.1 小说观念的改变 | 第23-24页 |
2.2.2 外国小说的引入 | 第24-25页 |
2.2.3 报刊业的蓬勃发展 | 第25-26页 |
2.3 创作概况 | 第26-28页 |
2.4 女性文学创作群体的变化和发展 | 第28-29页 |
3 《礼拜六》前一百期的女性作者和作品 | 第29-34页 |
3.1 女性作者综述 | 第29-31页 |
3.2 女性作品综述 | 第31-34页 |
4 《礼拜六》前一百期女性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 | 第34-46页 |
4.1 对社会人生的关注 | 第34-37页 |
4.2 女性意识的朦胧觉醒 | 第37-40页 |
4.3 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维护 | 第40-43页 |
4.4 西方元素的融入 | 第43-46页 |
5 《礼拜六》前一百期女性作品的艺术特色 | 第46-59页 |
5.1 以悲为美的审美情绪 | 第47-52页 |
5.1.1 悲剧美 | 第47-50页 |
5.1.2 哀情之美 | 第50-52页 |
5.2 文言语体与清丽抒情 | 第52-54页 |
5.3 叙事模式的转变 | 第54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