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中文文摘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.1 石墨烯的发现 | 第11页 |
1.2 石墨烯的性质 | 第11-14页 |
1.2.1 石墨烯的结构 | 第11-12页 |
1.2.2 石墨烯的力学性能 | 第12-13页 |
1.2.3 石墨烯的热学性能 | 第13页 |
1.2.4 石墨烯的光学性能 | 第13页 |
1.2.5 石墨烯的电学性能 | 第13-14页 |
1.3 石墨烯的表征技术 | 第14-16页 |
1.3.1 光学显微镜 | 第14页 |
1.3.2 拉曼光谱 | 第14-15页 |
1.3.3 原子力显微镜 | 第15-16页 |
1.3.4 扫描电子显微镜 | 第16页 |
1.3.5 透射电子显微镜 | 第16页 |
1.4 石墨烯的主要制备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4.1 机械剥离法 | 第16-17页 |
1.4.2 氧化还原法 | 第17页 |
1.4.3 SiC外延生长法 | 第17-18页 |
1.4.4 化学气相沉积法(CVD法) | 第18-19页 |
1.5 铜基底CVD生长石墨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| 第19-24页 |
1.5.1 铜基底CVD生长石墨烯的研究现状 | 第19-22页 |
1.5.2 应用前景 | 第22-24页 |
1.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氢气浓度对生长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影响 | 第25-41页 |
2.1 研究背景 | 第25-26页 |
2.2 传统化学气相沉积法中氢气浓度对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2.2.1 实验过程 | 第26页 |
2.2.2 形貌分析 | 第26-28页 |
2.2.3 传统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局限 | 第28页 |
2.3 两步生长法研究氢气浓度对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影响 | 第28-39页 |
2.3.1 实验过程 | 第28-29页 |
2.3.2 不同氢气浓度下的石墨烯纳米结构 | 第29-34页 |
2.3.3 氢气浓度对石墨烯纳米结构的作用机理 | 第34-3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双六边形石墨烯环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 | 第41-53页 |
3.1 研究背景 | 第41-42页 |
3.2 双六边形石墨烯环的设计与制备 | 第42-44页 |
3.2.1 双六边形石墨烯环的设计思想 | 第42-43页 |
3.2.2 双六边形石墨烯环的制备过程 | 第43-44页 |
3.3 刻蚀时间对六边形石墨烯环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3.4 六边形石墨烯环的再生长研究 | 第46-47页 |
3.5 双六边形石墨烯环的性能研究 | 第47-51页 |
3.5.1 形貌分析 | 第47-48页 |
3.5.2 结构分析 | 第48-49页 |
3.5.3 电学性能 | 第49-51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四章 石墨烯晶界的初步研究 | 第53-61页 |
4.1 研究背景 | 第53-54页 |
4.2 异核生长法研究石墨烯晶界 | 第54-56页 |
4.2.1 设计思想 | 第54-55页 |
4.2.2 异核生长法生长和研究石墨烯晶界 | 第55-56页 |
4.3 同核生长法研究石墨烯晶界 | 第56-59页 |
4.3.1 设计思想 | 第56-57页 |
4.3.2 同核生长法生长和研究石墨烯晶界 | 第57-5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1-65页 |
5.1 研究总结 | 第61-62页 |
5.2 展望 | 第62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9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9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