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5-18页 |
1.3.1 研究内容和思路 | 第15-16页 |
1.3.2 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18-24页 |
2.1 相关概念 | 第18-21页 |
2.1.1 社会保障 | 第18-19页 |
2.1.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| 第19-21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21-24页 |
2.2.1 公共产品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2 社会保障理论 | 第22页 |
2.2.3 政府责任理论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平武县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| 第24-31页 |
3.1 调查实施与样本分析 | 第24-25页 |
3.2 平武县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情况 | 第25-26页 |
3.3 平武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 | 第26-28页 |
3.3.1 确定资金来源 | 第27页 |
3.3.2 划分参保范围 | 第27页 |
3.3.3 规定养老金待遇 | 第27-28页 |
3.4 平武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功能定位 | 第28-29页 |
3.4.1 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| 第28页 |
3.4.2 减小家庭小型化带来的养老压力 | 第28-29页 |
3.4.3 避免传统养老职责弱化的弊端 | 第29页 |
3.5 平武县农村社会养老参保情况 | 第29-31页 |
第四章 平武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问题分析 | 第31-38页 |
4.1 筹集资金困难 | 第31-32页 |
4.1.1 资金筹集难度大 | 第31页 |
4.1.2 资金运行规范性不足 | 第31-32页 |
4.1.3 农民对参保认知度较低 | 第32页 |
4.2 业务办理流程繁琐 | 第32-34页 |
4.2.1 缴费流程 | 第32-33页 |
4.2.2 养老金领取流程 | 第33页 |
4.2.3 新旧农保制度衔接不顺畅 | 第33-34页 |
4.3 管理机制不健全 | 第34-37页 |
4.3.1 实施政策不完善 | 第34-35页 |
4.3.2 工作人员培训不到位 | 第35-36页 |
4.3.3 经办力量较弱 | 第36-37页 |
4.4 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 | 第37-38页 |
4.4.1 参保率较低 | 第37页 |
4.4.2 参保意愿不强 | 第37-38页 |
第五章 平武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38-40页 |
5.1 传统观念因素 | 第38页 |
5.2 客观收入因素 | 第38页 |
5.3 社会发展因素 | 第38-39页 |
5.4 经济发展因素 | 第39-40页 |
第六章 完善平武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对策 | 第40-46页 |
6.1 明确平武县政府的责任 | 第40-41页 |
6.1.1 增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财政投入 | 第40页 |
6.1.2 加快制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细则 | 第40-41页 |
6.1.3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省级管理制度 | 第41页 |
6.2 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办理的效率 | 第41-43页 |
6.2.1 提高养老金领取效率 | 第41-42页 |
6.2.2 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力度 | 第42页 |
6.2.3 做好新旧农保的衔接办理 | 第42-43页 |
6.3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制 | 第43-44页 |
6.3.1 完善资金监管制度 | 第43页 |
6.3.2 打击欺诈行为 | 第43-44页 |
6.4 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| 第44-46页 |
6.4.1 加强宣传工作 | 第44页 |
6.4.2 拓展养老金的增值途径 | 第44-46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附录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