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2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4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2页 |
| 1.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7-8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1页 |
| 1.2.1 脑电波的国内外现状 | 第8-9页 |
| 1.2.2 脑电波去噪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页 |
| 1.2.3 元认知教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| 1.2.4 脑电波信号与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1.3 本文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1.3.1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| 第11-12页 |
| 第二章 脑电信号采集和处理 | 第12-37页 |
| 2.1 脑电信号采集装置 | 第12-14页 |
| 2.1.1 信号的采集 | 第12页 |
| 2.1.2 核心芯片介绍 | 第12-13页 |
| 2.1.3 脑电信号与电脑终端的数据传输 | 第13-14页 |
| 2.2 信号采集解析 | 第14-15页 |
| 2.2.1 采集信号的方法 | 第14页 |
| 2.2.2 采集信号的解析 | 第14-15页 |
| 2.3 采集结果 | 第15-17页 |
| 2.4 采集实验设置 | 第17-18页 |
| 2.5 预处理 | 第18-21页 |
| 2.5.1 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信号 | 第18-19页 |
| 2.5.2 EEG信号去除高频噪声 | 第19-21页 |
| 2.6 脑电信号干扰源分析 | 第21-37页 |
| 2.6.1 小波变换WT | 第21-26页 |
| 2.6.2 独立主成分析ICA | 第26-32页 |
| 2.6.3 小波变换-独立主成分析WT-FastICA | 第32-35页 |
| 2.6.4 信号相关系数CC | 第35-37页 |
| 第三章 元认知教育在脑电中的应用 | 第37-41页 |
| 3.1 元认知的含义 | 第37-38页 |
| 3.2 元认知的影响因素 | 第38-40页 |
| 3.2.1 个体生活环境对元认知的影响 | 第38页 |
| 3.2.2 个体自我目标设立对元认知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3.2.3 个体性格对元认知的影响 | 第39页 |
| 3.2.4 个体效率对元认知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| 3.3 脑电信号在元认知的应用 | 第40-41页 |
| 第四章 脑电信号在元认知领域的应用场景 | 第41-59页 |
| 4.1 蓝牙模块的连接 | 第41页 |
| 4.2 脑电采集结果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4.3 疲劳预测 | 第42-47页 |
| 4.3.1 疲劳程度数据采集的实验设计 | 第42页 |
| 4.3.2 疲劳模型建立 | 第42-46页 |
| 4.3.3 模型验证CS | 第46-47页 |
| 4.4 基于不同情绪下的脑电信号特征 | 第47-50页 |
| 4.4.1 数据采集 | 第48页 |
| 4.4.2 实验设计 | 第48页 |
| 4.4.3 数据处理 | 第48-50页 |
| 4.5 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脑电分析 | 第50-53页 |
| 4.5.1 实验设计 | 第50-51页 |
| 4.5.2 数据处理 | 第51-53页 |
| 4.6 脑电信号的输出种类 | 第53页 |
| 4.7 外部监控的可视化界面的设计 | 第53-55页 |
| 4.7.1 可视化界面设计工具 | 第53-54页 |
| 4.7.2 设计流程图 | 第54页 |
| 4.7.3 函数的意义与调用过程 | 第54-55页 |
| 4.8 外部监控系统 | 第55-59页 |
|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| 5.1 总结 | 第59-60页 |
| 5.2 展望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3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