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6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6-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8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1.3 三维定位的应用场景 | 第9-10页 |
1.4 三维定位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10-11页 |
1.5 课题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TOA定位算法在三维的扩展与分析 | 第12-20页 |
2.1 二维和三维场景下节点可定位性分析 | 第12-13页 |
2.2 三维TOA定位算法的原理 | 第13-15页 |
2.3 三维TOA定位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5-19页 |
2.3.1 信号的视距和非视距传播 | 第15-17页 |
2.3.2 信号的吸收效应 | 第17页 |
2.3.3 信号的反射效应 | 第17-18页 |
2.3.4 信号的衍射效应 | 第18页 |
2.3.5 信号的多径效应 | 第18-1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三维ECA-TOA定位算法 | 第20-28页 |
3.1 预估距离误差因子 | 第20-21页 |
3.2 信道路径损耗模型 | 第21-24页 |
3.2.1 对数正态阴影模型 | 第21页 |
3.2.2 奥村-哈塔模型 | 第21-22页 |
3.2.3 SSOH信道路径损耗模型 | 第22-24页 |
3.3 优化最大似然估计 | 第24页 |
3.4 三维ECA-TOA定位算法流程图和伪代码 | 第24-2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基于差分进化改进ECA-TOA定位算法 | 第28-37页 |
4.1 差分进化算法 | 第28-34页 |
4.1.1 标准差分进化算法的具体步骤 | 第28-32页 |
4.1.2 标准差分进化算法的流程图和伪代码 | 第32-34页 |
4.2 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 | 第34-35页 |
4.2.1 进化方式 | 第34-35页 |
4.2.2 控制参数 | 第35页 |
4.3 目标函数分析 | 第35-3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五章 定位算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7-54页 |
5.1 实验环境 | 第37-38页 |
5.2 ECA-TOA算法的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| 第38-47页 |
5.2.1 算法的预估性能分析 | 第38-40页 |
5.2.2 算法的校正性能分析 | 第40-42页 |
5.2.3 算法的计算性能分析 | 第42-44页 |
5.2.4 算法的自适应能力分析 | 第44-45页 |
5.2.5 不同通信基站密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5.2.6 算法的定位性能分析 | 第46-47页 |
5.3 基于差分进化优化的ECA-TOA算法的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| 第47-52页 |
5.3.1 算法的计算性能分析 | 第47-49页 |
5.3.2 算法的自适应能力分析 | 第49-50页 |
5.3.3 不同通信基站密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5.3.4 算法的定位性能分析 | 第51-5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54页 |
6.2 未来展望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