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多功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22页
    1.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简介第8页
    1.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研究进展第8-9页
    1.3 发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类型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过渡金属发光有机框架材料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稀土金属发光有机框架材料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混金属发光有机框架材料第11页
    1.4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发光特性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过渡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发光特性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稀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发光特性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多稀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发光性能第13-15页
    1.5 多功能发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与降解中的应用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荧光检测小分子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荧光检测阳离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荧光检测阴离子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荧光检测气态污染物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5 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第20-21页
    1.6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21-22页
第二章 基于稀土元素Eu和Tb的金属有机框架的荧光性能研究第22-36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2-23页
    2.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3页
    2.3 MOF1和MOF2的合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[Eu_2(L_1)_3(CH_3OH)_2·(CH_3OH)] (MOF1)的合成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[Tb_2(L_1)_3(CH_3OH)_2·(CH_30H)] (MOF2)的合成第23-24页
    2.4 实验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MOFs的荧光传感实验方法第24页
    2.5 结果与讨论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MOF1和MOF2的基本表征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MOF1和MOF2的光学性质第26-28页
    2.6 MOF1和MOF2的荧光传感性能研究第28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MOF1和MOF2对芳胺类化合物的荧光传感性能研究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MOF1和MOF2对金属离子的荧光传感性能研究第33-35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三章 基于双核稀土单元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构筑第36-4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6页
    3.2 双稀土MOF的合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[Eu_(2.5)Tb_(2.5)(L_1)_7(NO_3)(CH_3)(OH)_2(CH_3OH)_5]·(CH_3OH)·0.5(H_2O)(MOF3 )的合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X-射线单晶衍射第37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MOF3的晶体结构与分析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MOF3的基本表征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MOF3的室温发光性能第43-4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4-46页
第四章 基于过渡元素Zn的金属有机框架的荧光及光催化性能研究第46-66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6页
    4.2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46-47页
    4.3 实验部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Fe~(3+)@MOF4的制备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MOF4和Fe~(3+)@MOF4的光催化实验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 4.4 结果与讨论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MOF4和Fe~(3+)@MOF4的基本表征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MOF4和Fe~(3+)@MOF4的光学性质第50-52页
    4.5 MOF4的荧光传感性能研究第52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MOF4对芳胺类化合物的荧光传感性能研究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MOF4金属离子的荧光传感性能研究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MOF4对阴离子的荧光传感性能研究第59-60页
    4.6 MOF4和Fe~(3+)@MOF4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MOF4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Fe~(3+)@MOF4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61-63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63-66页
第五章 结论第66-68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66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8页
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第78-80页
附录第80-82页
致谢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CU2O/CUS复合光催化膜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
下一篇:铂镍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