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20页 |
1.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| 第8页 |
1.2 LiFeP0_4 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8-19页 |
1.2.1 LiFeP0_4 正极材料的结构 | 第9-10页 |
1.2.2 LiFeP0_4 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| 第10-12页 |
1.2.3 LiFeP0_4 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进途径 | 第12-15页 |
1.2.4 LiFeP0_4 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 | 第15-19页 |
1.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工作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实验过程与方法 | 第20-26页 |
2.1 实验原料与设备 | 第20-21页 |
2.1.1 实验原料 | 第20页 |
2.1.2 实验设备 | 第20-21页 |
2.2 实验过程 | 第21-23页 |
2.2.1 机械化学法合成LiFeP0_4/C的工艺流程 | 第21-22页 |
2.2.2 机械化学法合成LiFeP0_4/C的工艺优化 | 第22-23页 |
2.2.3 Mn~(~(2+)),F~-两元掺杂LiFeP0_4/C的合成 | 第23页 |
2.3 扣式电池的组装 | 第23-24页 |
2.3.1 电池正极片的制备 | 第23-24页 |
2.3.2 扣式电池的装配工艺 | 第24页 |
2.4 LiFeP0_4 材料性能的表征和测试方法 | 第24-26页 |
2.4.1 差热分析法 | 第24-25页 |
2.4.2 X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25页 |
2.4.3 SEM扫描电镜分析 | 第25页 |
2.4.4 TEM透射电镜分析 | 第25页 |
2.4.5 粉体比表面积测试 | 第25页 |
2.4.6 充放电性能测试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LiFeP0_4/C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| 第26-45页 |
3.1 差热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2 机械化学法合成LiFeP0_4/C的工艺优化 | 第27-28页 |
3.3 热处理温度的影响 | 第28-31页 |
3.3.1 热处理温度对LiFeP0_4/C结构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.3.2 热处理温度对LiFeP0_4/C形貌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3.3.3 热处理温度对LiFeP0_4/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3.4 球磨时间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3.4.1 球磨时间对LiFeP0_4/C比表面积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3.4.2 球磨时间对LiFeP0_4/C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.5 球料比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3.5.1 球料比对LiFeP0_4/C比表面积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5.2 球料比对LiFeP0_4/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3.6 热处理时间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3.6.1 热处理时间对LiFeP0_4/C结构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6.2 热处理时间对LiFeP0_4/C形貌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3.6.3 热处理时间对LiFeP0_4/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3.7 碳含量对LiFeP0_4/C的影响 | 第39-43页 |
3.7.1 碳含量对LiFeP0_4/C结构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3.7.2 碳含量对LiFeP0_4/C碳包覆状态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3.7.3 碳含量对LiFeP0_4/C电性能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LiFeP0_4/C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研究 | 第45-50页 |
4.1 Mn~(2+),F~-两元掺杂对LiFeP0_4/C正极材料结构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4.2 Mn~(2+),F~-两元掺杂对LiFeP0_4/C正极材料形貌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3 Mn~(2+),F~-两元掺杂对LiFeP0_4/C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7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