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5#钢表面织构的摩擦性能实验研究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4页 |
| 1.1 课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| 1.2 表面微织构摩擦磨损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22页 |
| 1.2.1 微观织构形状的研究 | 第10-14页 |
| 1.2.2 表面织构加工形式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| 1.2.3 织构表面摩擦理论及实验研究 | 第16-22页 |
| 1.3 本文主要内容 | 第22-24页 |
| 第二章 实验平台的搭建 | 第24-34页 |
| 2.1 激光器平台的搭建 | 第24-28页 |
| 2.2 激光器性能检测 | 第28-30页 |
| 2.3 精磨处理 | 第30-31页 |
| 2.4 平面检查装置 | 第31-33页 |
| 2.5 试样清洗与保存装置 | 第33页 |
| 2.6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| 第三章 试样与织构的加工 | 第34-48页 |
| 3.1 试样的加工 | 第34页 |
| 3.2 织构加工 | 第34-38页 |
| 3.2.1 激光加工原理 | 第34-37页 |
| 3.2.2 织构加工过程 | 第37-38页 |
| 3.3 调节加工质量方法 | 第38-42页 |
| 3.3.1 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的方法 | 第38-39页 |
| 3.3.2 提高零位开关的精度 | 第39页 |
| 3.3.3 提高织构内部质量 | 第39-42页 |
| 3.4 试样对比 | 第42-47页 |
| 3.4.1 电流对织构参数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| 3.4.2 Q 值对织构参数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| 3.4.3 离焦量对织构参数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四章 凹坑织构摩擦磨损理论分析 | 第48-60页 |
| 4.1 弹-塑模型 | 第48-50页 |
| 4.2 破坏准则 | 第50-54页 |
| 4.3 空气动压效应在织构中的作用 | 第54-59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第五章 SRV 摩擦实验与分析 | 第60-69页 |
| 5.1 实验过程 | 第61-63页 |
| 5.1.1 实验方案 | 第61-63页 |
| 5.1.2 表面形貌观测 | 第63页 |
| 5.2 SRV 摩擦磨损实验 | 第63-68页 |
| 5.2.1 SRV 实验过程 | 第63-66页 |
| 5.2.2 摩擦磨损后三维形貌检测 | 第66-67页 |
| 5.2.3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67-68页 |
| 5.3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| 6.1 本文的总结 | 第69-70页 |
| 6.2 研究展望 | 第70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|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