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

诗居城市色彩形象识别设计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1章 引言第14-31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课题缘起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意义第16-18页
    1.2 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22-26页
    1.3 选题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26-28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创新点第29-31页
第2章 诗居城市阐释第31-50页
    2.1 城市析义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城市构成理论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城市本质第32-34页
    2.2 城市主体生存状态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城市现存问题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现存问题原因第36-38页
    2.3 城市发展进程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未来发展理论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城市发展阶段第39-44页
    2.4 城市发展目标——诗意地栖居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诗居城市阐释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诗居状态特征第47-50页
第3章 城市色彩概述第50-74页
    3.1 色彩与感知第50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色彩基本理论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色彩的感知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色彩的艺术性第56-57页
    3.2 城市色彩的问题第57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城市色彩污染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城市色彩研究的价值第58-64页
    3.3 城市色彩的涵义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狭义的城市色彩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广义的城市色彩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广义城市色彩的研究理论第64-65页
    3.4 城市色彩研究方法评析第65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色彩地理学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国内外城市色彩研究进展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城市色彩各学科研究状况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当今城市色彩研究方法的缺陷第71-74页
第4章 城市色彩形象识别原理第74-86页
    4.1 城市形象概述第74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形象析义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城市形象的特征第77-78页
    4.2 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城市形象理念识别系统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城市形象感知识别系统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城市形象行为识别系统第80-81页
    4.3 城市色彩形象识别原理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识别的构成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同一性原理第83-84页
    4.4 城市色彩形象识别设计思路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城市色彩形象识别设计核心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城市色彩形象识别设计思路第85-86页
第5章 诗居城市色彩形象识别理念第86-99页
    5.1 城市精神理念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理念释义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城市精神理念第87-88页
    5.2 城市文化原型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文化释义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城市文化原型结构第89-91页
    5.3 城市形象主题文化评价第91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城市形象主题文化评价的原则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城市主题文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第93-97页
    5.4 诗居城市精神理念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城市精神理念评价原则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诗居城市精神理念的提取第98-99页
第6章 诗居城市色彩形象识别意象第99-108页
    6.1 视觉意象思维解析第99-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意象解析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视觉思维与意象第100-101页
    6.2 城市色彩意象的构造第101-10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城市意象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城市意象的研究方法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城市色彩意象的构造第103-104页
    6.3 城市精神理念的色彩转化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城市精神理念的色彩转化方法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城市精神理念的色彩转化原则第105-106页
    6.4 诗居城市色彩意象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诗居城市色彩意象的效能第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诗居城市色彩意象的特征第106-108页
第7章 诗居城市色彩形象识别设计实施第108-119页
    7.1 城市概念色谱确立第108-115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城市色彩现状分析第108-114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城市概念色谱的推导第114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城市概念色谱的呈现第114-115页
    7.2 城市各功能区色谱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城市色彩分区第115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城市色彩控制要素第115-116页
    7.3 城市色彩的实施管理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城市色彩管控依据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城市色彩管控流程第117页
    7.4 城市色彩评价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城市色彩评价目标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城市色彩评价要素第118-119页
第8章 案例—福建省永安市城市色彩形象识别设计第119-158页
    8.1 永安城市概况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 8.1.1 永安城市风貌概况第119页
        8.1.2 永安城市区位概况第119-120页
    8.2 永安城市色彩现状调研第120-133页
        8.2.1 永安现状色彩提取第120-124页
        8.2.2 永安城市色彩问题第124-130页
        8.2.3 永安现状色彩分析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   8.2.4 永安现状色彩数据库第132-133页
    8.3 永安城市形象识别理念定位第133-137页
        8.3.1 永安城市文化第133页
        8.3.2 永安城市主题文化评估第133-136页
        8.3.3 永安城市精神理念第136-137页
    8.4 永安城市色彩意象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   8.4.1 永安城市色彩意象内涵第137页
        8.4.2 永安城市色彩意象第137-138页
    8.5 永安城市色彩形象识别设计实施第138-158页
        8.5.1 永安城市概念色谱确立第139-141页
        8.5.2 永安城市各功能区色彩第141-148页
        8.5.3 永安城市色彩导则第148-150页
        8.5.4 永安城市色彩实施管理第150-155页
        8.5.5 永安城市色彩实施注意事项第155-158页
结语第158-161页
参考文献第161-167页
致谢第167-168页
附录A (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)第168-170页

论文共1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硫化氢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
下一篇:深水铺管起重船作业实时动力学仿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