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口关帝庙建筑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课题的提出 | 第10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的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就会馆及会馆建筑 | 第11页 |
·就周口关帝庙建筑个案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研究的结构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会馆与关帝文化渊源 | 第14-20页 |
·会馆 | 第14-17页 |
·会馆的起源 | 第14-15页 |
·会馆的职能 | 第15页 |
·会馆的分布 | 第15-16页 |
·会馆的分类 | 第16-17页 |
·会馆与关帝崇拜 | 第17-20页 |
·关帝文化 | 第17-18页 |
·会馆与关帝祭祀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周口关帝庙的历史沿革和总体布局研究 | 第20-32页 |
·周口关帝庙的历史沿革 | 第20-25页 |
·周口关帝庙修建的历史文化背景 | 第20页 |
·周口关帝庙的选址 | 第20-22页 |
·周口关帝庙修建的历史沿革 | 第22-25页 |
·周口关帝庙的总体布局 | 第25-32页 |
·平面布局 | 第25-28页 |
·空间形态 | 第28-31页 |
·周口关帝庙的布局特点 | 第31-32页 |
第4章 周口关帝庙的单体建筑研究 | 第32-64页 |
·周口关帝庙主要建筑研究 | 第32-44页 |
·山门 | 第32-33页 |
·石牌楼、碑亭与铁旗杆 | 第33-35页 |
·飨殿、大殿 | 第35-37页 |
·戏楼 | 第37-40页 |
·拜殿 | 第40-42页 |
·春秋阁 | 第42-44页 |
·周口关帝庙辅助建筑研究 | 第44-52页 |
·东、西廊房 | 第45页 |
·东、西庑殿 | 第45-48页 |
·东、西看楼 | 第48-52页 |
·建筑特点 | 第52-64页 |
·平面 | 第52页 |
·柱及细部 | 第52-53页 |
·斗拱及细部 | 第53-55页 |
·隔架科 | 第55-56页 |
·屋顶 | 第56-57页 |
·建筑装饰 | 第57-64页 |
第5章 周口关帝庙建筑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| 第64-70页 |
·周口关帝庙建筑的文化内涵 | 第64-67页 |
·封建宗族文化和寻根文化的反映 | 第64-65页 |
·渴求社会认同的心理 | 第65-66页 |
·塑造“良贾”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民俗文化的反映 | 第66-67页 |
·周口关帝庙的价值 | 第67-70页 |
·历史文化价值 | 第67页 |
·科学价值 | 第67-68页 |
·艺术价值 | 第68-70页 |
第6章 周口关帝庙的保护和利用 | 第70-74页 |
·周口关帝庙的保护和利用原则 | 第70-71页 |
·周口关帝庙的保护与管理 | 第70页 |
·保护原则 | 第70-71页 |
·对周口关帝庙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| 第71-74页 |
结语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