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1章 职权主义刑事审判模式概述 | 第10-19页 |
1.1 职权主义刑事审判模式的含义 | 第10-11页 |
1.2 职权主义刑事审判模式的基本特点 | 第11-13页 |
1.3 职权主义刑事审判模式的历史演变 | 第13-16页 |
1.3.1 弹劾式审判模式 | 第13-15页 |
1.3.2 纠问式诉讼模式 | 第15-16页 |
1.4 职权主义审判模式的功能 | 第16-19页 |
1.4.1 发现真实 | 第16-17页 |
1.4.2 保护社会 | 第17-18页 |
1.4.3 提高效率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职权主义刑事审判模式的基础理论 | 第19-32页 |
2.1 国家主义 | 第19-21页 |
2.1.1 国家主义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2.1.2 从法律的家族主义转变为法律的国家主义 | 第20-21页 |
2.2 客观真实 | 第21-27页 |
2.2.1 认识论与客观真实 | 第22-23页 |
2.2.2 价值论与客观真实 | 第23-26页 |
2.2.3 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 | 第26-27页 |
2.3 诉讼正义 | 第27-32页 |
2.3.1 程序正义 | 第28-29页 |
2.3.2 实体正义 | 第29-32页 |
第3章 职权主义刑事审判模式的发展趋势与改革设想 | 第32-44页 |
3.1 职权主义刑事审判模式的发展趋势 | 第32-37页 |
3.1.1 两大诉讼模式之间的差异 | 第32-34页 |
3.1.2 两大模式呈相互借鉴的趋势 | 第34-37页 |
3.2 职权主义刑事审判模式的改革 | 第37-40页 |
3.2.1 对职权主义刑事审判模式的评价 | 第37-38页 |
3.2.2 职权主义刑事审判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| 第38-40页 |
3.3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模式及改革建议 | 第40-44页 |
3.3.1 我国目前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 | 第40-41页 |
3.3.2 对我国刑事诉讼模式进行改革的建议与思考 | 第41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