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引言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学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| 第12-13页 |
1.4 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2 FDI 技术溢出的理论研究 | 第14-25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说明 | 第14-18页 |
2.1.1 FDI 说明 | 第14页 |
2.1.2 技术溢出的说明 | 第14-18页 |
2.2 技术溢出效应的经济增长理论发展 | 第18-19页 |
2.2.1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| 第18页 |
2.2.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3 技术溢出的传导路径分析 | 第19-21页 |
2.3.1 示范与模仿效应 | 第19-20页 |
2.3.2 市场竞争效应 | 第20页 |
2.3.3 企业联系与合作效应 | 第20-21页 |
2.3.4 人力资本效应 | 第21页 |
2.4 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1-25页 |
2.4.1 技术溢出供给方角度 | 第22-23页 |
2.4.2 技术溢出需求方角度 | 第23-25页 |
3 北京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| 第25-30页 |
3.1 利用 FDI 规模分析 | 第25-27页 |
3.2 利用 FDI 方式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3 利用 FDI 来源地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4 利用 FDI 产业与行业分析 | 第29-30页 |
4 FDI 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| 第30-42页 |
4.1 总体层面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| 第30-36页 |
4.1.1 全要素生产率(TFP)的估算 | 第30-32页 |
4.1.2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| 第32页 |
4.1.3 结果分析 | 第32-36页 |
4.2 行业层面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| 第36-42页 |
4.2.1 实证方法介绍 | 第36-38页 |
4.2.2 行业的选择 | 第38-39页 |
4.2.3 模型建立与数据选取 | 第39-40页 |
4.2.4 结果分析 | 第40-42页 |
5 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42-47页 |
5.1 本文研究结论 | 第42-43页 |
5.2 政策建议 | 第43-46页 |
5.2.1 改善投资环境,吸引外商来京投资 | 第43-44页 |
5.2.2 增加研发投入,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| 第44页 |
5.2.3 提高内资企业技术水平,缩小技术差距 | 第44-45页 |
5.2.4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,提高吸收能力以促进技术溢出 | 第45页 |
5.2.5 优化服务业投资结构,控制外资流向 | 第45-46页 |
5.3 本文研究不足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51-52页 |
详细摘要 | 第5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