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| 第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4页 |
| 第2章 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 | 第14-27页 |
| ·矢量控制原理 | 第14页 |
| ·坐标变换 | 第14-18页 |
| ·三相静止到两相静止坐标系的变换 | 第15-17页 |
| ·两相静止到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的变换 | 第17-18页 |
| ·三相静止到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的变换 | 第18页 |
| ·三相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| 第18-21页 |
| ·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| 第19-20页 |
| ·异步电机在α-β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| 第20页 |
| ·异步电动机在两相同步旋转d-q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| 第20-21页 |
| ·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 | 第21-23页 |
| ·转子磁链计算的电流模型 | 第21-23页 |
| ·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| 第23页 |
| ·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调节器设计 | 第23-27页 |
| ·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传递函数 | 第23页 |
| ·磁通PI调节器设计 | 第23-24页 |
| ·q轴电流PI调节器设计 | 第24-25页 |
| ·转速PI调节器设计 | 第25-27页 |
| 第3章 模糊PID矢量控制系统 | 第27-44页 |
| ·模糊控制理论 | 第27-32页 |
| ·模糊控制器的组成 | 第27-28页 |
| ·模糊PID控制器原理 | 第28-30页 |
| ·模糊规则表的建立 | 第30-32页 |
| ·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仿真 | 第32-44页 |
| ·传统PID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| 第32-33页 |
| ·模糊PID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| 第33-36页 |
| ·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36-44页 |
| 第4章 硬件设计 | 第44-53页 |
| ·系统总体方案 | 第44页 |
| ·功率变换电路 | 第44-48页 |
| ·整流滤波及限流电路 | 第45页 |
| ·泵升吸收电路 | 第45-46页 |
| ·逆变电路 | 第46-47页 |
| ·保护电路 | 第47-48页 |
| ·控制电路 | 第48-53页 |
| ·TMS320LF2407A的性能特点 | 第48页 |
| ·电流、电压采样电路 | 第48-49页 |
| ·转速采样电路 | 第49-51页 |
| ·电源电路 | 第51-53页 |
| 第5章 软件设计 | 第53-61页 |
| ·系统软件总体概括 | 第53-54页 |
| ·系统主程序 | 第53页 |
| ·中断服务子程序 | 第53-54页 |
| ·系统软件模块的实现 | 第54-61页 |
| ·电流采样程序 | 第54-55页 |
| ·转速采样程序 | 第55-56页 |
| ·转子磁链观测程序 | 第56页 |
| ·数字PI调节程序 | 第56-57页 |
| ·模糊PID调节程序 | 第57-58页 |
| ·SVPWM波形产生程序 | 第58-60页 |
| ·保护中断服务程序 | 第60页 |
| ·程序干扰设计 | 第60-61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致谢 | 第63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