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6-18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3.2.1 理论意义 | 第17页 |
1.3.2.2 现实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5 研究主要内容与框架 | 第18-20页 |
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| 第20-38页 |
2.1 漫迷的界定 | 第20页 |
2.2 品牌理论综述 | 第20-28页 |
2.2.1 品牌概念 | 第20-22页 |
2.2.1.1 动漫品牌概念 | 第21-22页 |
2.2.2 品牌形象综述 | 第22-24页 |
2.2.3 品牌形象模型综述 | 第24-28页 |
2.3 感知价值 | 第28-31页 |
2.3.1 感知价值的概念 | 第28-29页 |
2.3.2 感知价值测量模型综述 | 第29-31页 |
2.4 顾客满意理论综述 | 第31-33页 |
2.4.1 顾客满意的概念 | 第31-32页 |
2.4.2 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综述 | 第32-33页 |
2.5 顾客忠诚度理论综述 | 第33-34页 |
2.5.1 顾客忠诚度概念 | 第33-34页 |
2.5.2 顾客忠诚度的测评 | 第34页 |
2.6 品牌形象与顾客感知、顾客满意、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| 第34-38页 |
2.6.1 品牌形象与顾客感知的关系 | 第34-35页 |
2.6.2 品牌形象与顾客满意的关系 | 第35页 |
2.6.3 品牌形象与顾客忠诚的关系 | 第35-36页 |
2.6.4 顾客满意与忠诚的关系 | 第36-38页 |
3 研究设计 | 第38-48页 |
3.1 研究假设与框架 | 第38-40页 |
3.2 调查分析和研究方法 | 第40-43页 |
3.2.1 动漫品牌形象变量设计 | 第40-42页 |
3.2.2 漫迷感知价值变量设计 | 第42页 |
3.2.3 漫迷满意变量设计 | 第42页 |
3.2.4 顾客忠诚变量设计 | 第42-43页 |
3.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| 第43-48页 |
3.3.1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3页 |
3.3.2 信度与效度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3.3 因子分析 | 第44页 |
3.3.4 方差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3.5 相关性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3.6 回归分析 | 第46-48页 |
4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| 第48-87页 |
4.1 问卷数据收集 | 第48页 |
4.2 描述性统计 | 第48-54页 |
4.3 信度与效度分析 | 第54-57页 |
4.3.1 信度分析 | 第54-56页 |
4.3.2 效度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4 因子分析 | 第57-60页 |
4.5 方差分析 | 第60-64页 |
4.5.1 年龄方差分析 | 第60-61页 |
4.5.2 性别方差分析 | 第61-62页 |
4.5.3 教育程度方差分析 | 第62-63页 |
4.5.4 月支出费用方差分析 | 第63-64页 |
4.6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| 第64-67页 |
4.7 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| 第67-87页 |
4.7.1 动漫品牌形象与感知价值的回归分析 | 第67-71页 |
4.7.2 动漫品牌形象与漫迷满意的回归分析 | 第71-74页 |
4.7.3 动漫品牌形象与漫迷忠诚度的回归分析 | 第74-78页 |
4.7.4 漫迷感知价值与漫迷满意、漫迷忠诚的回归分析 | 第78-80页 |
4.7.5 漫迷满意与顾客忠诚的回归研究 | 第80-81页 |
4.7.6 漫迷满意的中介效应检验 | 第81-85页 |
4.7.7 假设验证情况 | 第85-87页 |
5 结论和展望 | 第87-91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87-88页 |
5.2 建议与策略 | 第88-90页 |
5.3 本文局限性 | 第90页 |
5.4 研究展望 | 第90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7页 |
附录 | 第97-10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100-101页 |
致谢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