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人民币对公结算概述 | 第12-29页 |
第一节 人民币对公结算层次与分类 | 第12-15页 |
一、人民币对公结算的含义 | 第12页 |
二、人民币对公结算的层次 | 第12页 |
三、人民币对公结算的分类 | 第12-14页 |
四、商业银行服务与收费关系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各商业银行人民币对公结算的案例分析 | 第15-22页 |
一、各商业银行人民币对公结算的整体情况 | 第15页 |
二、各商业银行人民币对公结算的收费情况 | 第15-16页 |
三、案例分析 | 第16-20页 |
四、我国银行业对公结算市场环境分析 | 第20-22页 |
第三节 人民币对公结算成本分析 | 第22-26页 |
一、显性成本分析 | 第22-23页 |
二、隐性成本分析 | 第23-24页 |
三、银行人民币对公结算成本的控制 | 第24-26页 |
第四节 人民币对公结算的意义及作用分析 | 第26-29页 |
一、人民币对公结算业务的意义和作用 | 第26-27页 |
二、各商业银行人民币对公结算主要产品介绍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人民币对公结算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9-39页 |
第一节 人民币对公结算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4页 |
一、人民币对公结算账户数偏少 | 第29页 |
二、人民币对公结算收费标准过低 | 第29-30页 |
三、人民币对公结算业务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 | 第30页 |
四、未对对公客户进行差别化服务及收费 | 第30-31页 |
五、人民币对公结算被当作拓展其他业务的附属工具,结算业务收入流失严重 | 第31页 |
六、对公营业网点服务水平低下、客户满意度不高 | 第31-32页 |
七、对公营业网点营销理念落后 | 第32-33页 |
八、对公营业网点主要从事结算和日常核算、缺乏客户分析和营销能力 | 第33页 |
九、对公营业网点缺乏考核标准 | 第33页 |
十、产品过于陈旧,缺乏创新,未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原因分析 | 第34-39页 |
一、从国家监管政策层面分析 | 第34-36页 |
二、从市场环境层面分析 | 第36页 |
三、从商业银行自身层面分析 | 第36-37页 |
四、从客户层面分析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优化人民币对公结算收费管理的对策 | 第39-65页 |
第一节 优先解决主要人民币对公结算产品收费问题 | 第39-40页 |
一、选定部分项目,大幅提高指导价格 | 第39-40页 |
二、下放部分项目的浮动权限给基层分支机构。由各网点根据具体情况对客户进行细分后确定最终价格 | 第40页 |
第二节 形成科学的定价机制,制定合理的收费价格 | 第40-43页 |
一、尽快修改滞后的对公支付结算服务收费标准 | 第40-41页 |
二、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 | 第41-43页 |
第三节 积极营销结算账户,增加有效开户数量 | 第43-46页 |
一、转变观念、提高认识,充分了解有效结算账户数量的重要性 | 第43页 |
二、加强领导,提高结算账户发展速度 | 第43-44页 |
三、严格奖惩,发挥激励机制导向作用 | 第44页 |
四、多策并举,增强账户营销的有效性 | 第44-45页 |
五、深入督导,狠抓账户营销的落实度 | 第45页 |
六、积极营销中小企业和私营业主 | 第45页 |
七、规范流程,追求数量质量并进 | 第45页 |
八、捆绑销售、积极营销 | 第45-46页 |
第四节 加强对公结算收费管理,形成合理的减免补偿机制 | 第46-49页 |
一、严格结算收费减免审批制度 | 第46页 |
二、提高人民币对公结算收费减免的管理效率 | 第46页 |
三、制定一个有效的减免补偿机制 | 第46页 |
四、制定合理的减免政策 | 第46-49页 |
第五节 做好客户的细分工作,为差别化服务及收费打下坚实的基础 | 第49-52页 |
一、细分的原则 | 第49-50页 |
二、细分的前提 | 第50页 |
三、细分的标准 | 第50-51页 |
四、细分的手段 | 第51-52页 |
第六节 积极开发新结算产品,提高营销水平 | 第52-56页 |
一、根据客户需求开发个性化人民币对公结算结算新产品 | 第52页 |
二、以"套餐"的形式向客户提供综合性、个性化的人民币对公结算产品 | 第52-55页 |
三、整合服务流程,创新服务理念,树立"服务是产品的延伸"的观念 | 第55页 |
四、统一经营理念,提高商业银行形象 | 第55页 |
五、整合产品宣传方式,开展公关活动 | 第55-56页 |
六、加强营销队伍建设,提高营销技能 | 第56页 |
第七节 做好对公营业网点转型工作,大力提高结算服务水平,提高前台价值创造能力 | 第56-64页 |
一、规范对公网点布局,优化网点功能分区 | 第57-60页 |
二、统一服务规范,打造服务品牌 | 第60-61页 |
三、引入神秘人检查制度,提升对公网点服务水平 | 第61-62页 |
四、优化对公业务流程及岗位设置,建设柜面营销渠道 | 第62-63页 |
五、制定对公营业网点绩效考核指引,提高柜面营销意识 | 第63-64页 |
第八节 引导社会公众积极理性参与到对公支付结算服务收费博弈中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