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--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论文

基于对接京津的廊坊市公共事业与发展环境的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1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的内容及思路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论文框架第13-14页
    1.5 创新点第14-15页
第二章 同城对接的公共事业与发展环境相关理论综述第15-25页
    2.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梯度转移理论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增长极理论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点轴开发理论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2.2 系统论理论第17页
    2.3 同城对接理论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同城对接的提出与界定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同城化发展的结构解析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同城化的效应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 2.4 公共事业发展环境理论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公共事业的概念和功能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公共事业发展环境的概念及内容分类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公共事业与公共事业环境的关系第22-23页
    2.5 环境政策法制相关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环境法制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环境政策理论第24页
    2.6 金融环境理论第24-25页
第三章 区域发展环境对于廊坊市的辐射影响第25-31页
    3.1 国内外区域环境比较研究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国外区域发展环境比较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国内区域发展环境比较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借鉴与启示第26-27页
    3.2 京津区域环境与廊坊发展特点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京津区域环境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廊坊城市与京津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第27-28页
    3.3 京津社会环境对廊坊市的辐射影响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京津高新技术辐射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京津资源市场辐射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京津产业园区辐射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京津文化休闲辐射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京津基础设施辐射第30-31页
第四章 城市公共事业与发展环境的相关性分析第31-41页
    4.1 城市公共事业与发展环境的界定第31页
    4.2 城市公共事业与发展环境定量指标体系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城市公共事业与发展环境定量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设计城市公共事业与发展环境指标体系的方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城市公共事业定量指标体系的构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城市公共事业发展环境定量指标体系的构成第34-36页
    4.3 城市公共事业与发展环境相关性分析方法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净相关系数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数据处理量化模型的设计第37-41页
第五章 廊坊市公共事业与发展环境的相关性评价第41-53页
    5.1 廊坊市公共事业与发展环境现状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廊坊市公共事业发展现状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廊坊市公共事业发展环境现状第41-42页
    5.2 廊坊市公共事业与发展环境相关性评价分析第4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廊坊市公共事业与发展环境定量指标的数据统计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廊坊市公共事业与发展环境指标的数据处理及结果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数据分析与检验第47-53页
第六章 廊坊市公共事业发展环境优化的具体对策第53-59页
    6.1 生态环境优化对策第53-54页
    6.2 社会文化环境优化对策第54-55页
    6.3 经济环境优化对策第55-56页
    6.4 政治环境优化对策第56页
    6.5 环境法制政策优化对策第56-57页
    6.6 金融环境优化对策第57-59页
第七章 结论第59-61页
    7.1 主要结论第59页
    7.2 研究展望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研究局限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5页
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65-67页
致谢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质量功能展开与试验设计的集成应用研究
下一篇:考虑房地产的家庭跨期消费储蓄行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