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太阳能发电系统 | 第10-11页 |
1.3 光热系统中的接收器 | 第11-12页 |
1.4 温差发电片的利用 | 第12-14页 |
1.5 问题的提出 | 第14-15页 |
1.6 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接收器热损失与集热效率的理论分析 | 第16-33页 |
2.1 物理模型及参数的设定 | 第16-20页 |
2.1.1 物理模型的建立 | 第16-17页 |
2.1.2 网格的划分 | 第17-18页 |
2.1.3 基本控制方程和计算模型 | 第18-19页 |
2.1.4 物性参数的设定 | 第19-20页 |
2.1.5 边界条件 | 第20页 |
2.2 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20-22页 |
2.3 辐射散热和保温层导热对接收器内空气流动的影响 | 第22-24页 |
2.4 新模型及计算结果 | 第24-27页 |
2.4.1 光学模型 | 第24页 |
2.4.2 换热模型 | 第24-25页 |
2.4.3 吸收光能 | 第25页 |
2.4.4 与环境的对流换热 | 第25页 |
2.4.5 辐射换热 | 第25页 |
2.4.6 与保温层的导热 | 第25-26页 |
2.4.7 与导热油的对流换热 | 第26-27页 |
2.4.8 铜管间的导热 | 第27页 |
2.4.9 编程与计算 | 第27页 |
2.5 计算模型的验证 | 第27-28页 |
2.6 新模型结果及分析 | 第28-31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常规集热系统的实验研究 | 第33-43页 |
3.1 集热系统的损失 | 第33-34页 |
3.2 实验台介绍 | 第34-35页 |
3.3 实验原理及步骤 | 第35-37页 |
3.4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0页 |
3.4.1 集热效率与定性温差的关系 | 第37-38页 |
3.4.2 集热效率与直辐射强度的关系 | 第38-39页 |
3.4.3 集热效率与质量流量的关系 | 第39-40页 |
3.5 不确定度分析 | 第40页 |
3.6 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| 第40-42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与温差发电片结合的系统实验研究 | 第43-51页 |
4.1 结合发电片的系统损失 | 第43页 |
4.2 温差发电片和冷却装置 | 第43-45页 |
4.2.1 温差发电片 | 第43-44页 |
4.2.2 水冷却装置 | 第44-45页 |
4.2.3 发电片和冷却的安装 | 第45页 |
4.3 实验原理与步骤 | 第45-46页 |
4.4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6-49页 |
4.4.1 集热效率、发电电压与进口温度的关系 | 第46-47页 |
4.4.2 发电电压与直辐射强度的关系 | 第47-48页 |
4.4.3 发电电压与水流量的关系 | 第48-49页 |
4.4.4 冷却阶段电压的变化规律 | 第49页 |
4.5 不确定度分析 | 第49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51-54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51-52页 |
5.2 论文创新之处 | 第52页 |
5.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| 第52-54页 |
符号表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