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6页 |
1.1 关节炎 | 第9-10页 |
1.2 组织工程 | 第10-16页 |
1.2.1 软骨组织工程 | 第11页 |
1.2.2 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| 第11-12页 |
1.2.3 组织工程治疗关节炎的材料 | 第12-15页 |
1.2.4 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| 第15-16页 |
1.2.5 关节炎软骨修复-抗炎症材料 | 第16页 |
1.3 胶原的简介 | 第16-19页 |
1.3.1 胶原的结构 | 第16-17页 |
1.3.2 胶原的性质 | 第17-18页 |
1.3.3 胶原生物材料 | 第18-19页 |
1.3.4 胶原基生物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19页 |
1.4 白藜芦醇的简介 | 第19-25页 |
1.4.1 白藜芦醇的发现与分布 | 第19-20页 |
1.4.2 RSV 的结构与性质 | 第20-21页 |
1.4.3 RSV 的作用 | 第21-22页 |
1.4.4 RSV 的应用现状 | 第22-24页 |
1.4.5 RSV 在关节炎中的应用 | 第24-25页 |
1.5 论文工作的提出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改性 RSV 与胶原/RSV 支架的制备 | 第26-36页 |
2.1 引言 | 第26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6-29页 |
2.2.1 实验药品及仪器 | 第26-27页 |
2.2.2 PAA-RSV 的制备 | 第27-28页 |
2.2.3 改性 RSV 的表征 | 第28页 |
2.2.4 改性 RSV 的溶解度测试 | 第28页 |
2.2.5 胶原/RSV 支架的制备 | 第28-29页 |
2.3 胶原/RSV 支架性能的表征 | 第29-30页 |
2.3.1 FTIR 表征 | 第29-30页 |
2.3.2 支架的力学性能 | 第30页 |
2.3.3 支架吸水率的测定 | 第30页 |
2.3.4 水溶性 RSV 捕获自由基能力测定 | 第30页 |
2.3.5 胶原/RSV 支架捕获自由基能力测定 | 第30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30-35页 |
2.4.1 核磁谱图的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4.2 RSV 水溶性的测定 | 第31页 |
2.4.3 FTIR 分析 | 第31-32页 |
2.4.4 捕获 DPPH 自由基能力分析 | 第32-33页 |
2.4.5 吸水率的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4.6 支架的力学性能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5 本章结论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水凝胶生物相容性的评价 | 第36-46页 |
3.1 引言 | 第36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6-39页 |
3.2.1 实验试剂及器材 | 第36页 |
3.2.2 软骨细胞分离及培养 | 第36-37页 |
3.2.3 BMSCs 的分离与培养 | 第37页 |
3.2.4 胶原支架制片和细胞移植 | 第37-38页 |
3.2.5 MTT 法检测细胞毒性 | 第38页 |
3.2.6 抗氧化性能的检测 | 第38-39页 |
3.2.7 粘多糖浓度测试 | 第39页 |
3.2.8 BMSCs 增殖曲线 | 第39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9-45页 |
3.3.1 细胞毒性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3.2 细胞的生长状况 | 第40-42页 |
3.3.3 抗氧化性的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3.4 BMSCs 增殖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3.5 软骨细胞粘多糖分泌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4 本章结论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水凝胶支架的体内评价 | 第46-51页 |
4.1 引言 | 第46页 |
4.2 实验过程 | 第46-47页 |
4.2.1 复合支架体内移植实验及常规切片染色评价 | 第46页 |
4.2.2 组织学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7-50页 |
4.3.1 组织学分析 | 第47-50页 |
4.4 本章结论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全文结论 | 第51-52页 |
5.1 结论 | 第51页 |
5.2 本文的不足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64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