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3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8-12页 |
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8-10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计算机程序及其专利保护的必要性和在国外的发展 | 第12-21页 |
第一节 计算机程序概述 | 第12-15页 |
一、计算机程序定义 | 第12页 |
二、计算机软件定义 | 第12-13页 |
三、“与计算机程序相关的发明”的定义 | 第13-14页 |
四、计算机程序的特点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计算机程序专利保护的必要性 | 第15-16页 |
第三节 计算机程序的专利权保护在国外的发展 | 第16-21页 |
一、美国计算机程序专利保护的发展历史 | 第16-18页 |
二、欧洲各国及欧盟计算机程序专利立法的演变 | 第18-19页 |
三、日本计算机程序专利立法的演变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计算机程序可专利性的理论探究 | 第21-27页 |
第一节 反对计算机软件程序本身可专利性的观点 | 第21-22页 |
一、计算机程序等同于算法,是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抽象思维 | 第21-22页 |
二、计算机程序发明不符合“新颖点规则” | 第22页 |
三、只有改变结构或物理状态的效果才属于技术效果 | 第22页 |
第二节 计算机程序具有可专利性的原因分析 | 第22-25页 |
一、计算机程序与算法、智力活动的规则有着根本的差异 | 第23-24页 |
二、“新颖点规则”违背了专利审查的要求 | 第24页 |
三、并非只有改变结构或物理状态的效果才属于技术效果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 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我国计算机软件程序保护可专利性法律探讨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| 第27-36页 |
第一节 我国现阶段对计算机程序的专利保护 | 第27-29页 |
一、对计算机程序专利保护的一般立法 | 第27页 |
二、对计算机程序专利保护的特殊规定 | 第27-29页 |
第二节 完善我国计算机程序专利保护制度的建议 | 第29-32页 |
一、将计算机程序本身纳入专利保护客体 | 第29-30页 |
二、通过案例明确专利法意义上“技术”的含义 | 第30页 |
三、在软件程序专利审查中采用授权公开制 | 第30-31页 |
四、从严考察计算机软件程序专利的“创造性” | 第31页 |
五、缩短计算机软件程序专利的保护期限 | 第31-32页 |
第三节 撰写涉及计算机程序权利要求的建议 | 第32-36页 |
一、避免在权利要求中使用不可专利的主题名称 | 第32-33页 |
二、在方法权利要求中另加一组装置的权利要求 | 第33-34页 |
三、在说明书写明专利的技术方案,强调相较于在先技术的技术效果 | 第34页 |
四、在说明书附图中给出计算机程序的流程图 | 第34页 |
五、保留基于优先权专利申请中不属于可专利主题的权利要求 | 第34-36页 |
结束语 | 第36-37页 |
注释 | 第37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