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--移动通信论文

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的协作通信验证系统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与分析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协作通信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协作通信系统验证第10-11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贡献第11页
    1.4 论文结构与安排第11-12页
第二章 Turbo 码编码通信系统第12-20页
    2.1 Turbo 码概述第12-13页
    2.2 基于 Turbo 码的编码协作方法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分布式 Turbo 码编码协作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率匹配 Turbo 码编码协作第16-19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19-20页
第三章 Turbo 码点对点通信系统实现第20-34页
    3.1 软件无线电平台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软件无线电概述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USRP 母板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USRP 子板第23-25页
    3.2 GNU Radio第25-26页
    3.3 系统架构与物理层设计第26-27页
    3.4 系统实现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Turbo 码编码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BPSK 调制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BPSK 解调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Turbo 码译码第30-31页
    3.5 仿真与测试结果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仿真结果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测试结果第31-33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四章 Turbo 码编码协作通信系统实现第34-52页
    4.1 协作通信系统的时间同步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时间同步概述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典型的时间同步协议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基于 FTSP 的时间同步原理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时间同步的实现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TDMA 机制的实现第39-41页
    4.2 Turbo 码编码协作系统模型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基于分布式 Turbo 码的编码协作传输模型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基于率匹配 Turbo 码的编码协作传输模型第42-44页
    4.3 协作通信系统实现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物理层帧结构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Turbo 码编码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DBPSK 调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DBPSK 解调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Turbo 码译码第46-47页
    4.4 仿真与测试结果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仿真结果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测试结果第47-51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7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7-58页
致谢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无线网络中以发送端为中心的PI拥塞控制算法研究
下一篇:鳍线波导族的传输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