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软件论文--程序设计、软件工程论文--程序设计论文

NIO高性能框架的研究与应用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12-19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与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课题的来源与项目依托第13-14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1.5 论文组织结构第18页
    1.6 本章小结第18-19页
第2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第19-28页
    2.1 TCP/IP 相关协议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TCP/IP 协议概述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TCP/IP 通讯的建立和终结第20页
    2.2 流 I/O 技术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输入输出流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阅读器和书写器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技术特征第22页
    2.3 Socket 编程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Socket 简介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Socket 通信原理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Java 中 Socket 编程的具体体现第23-24页
    2.4 传统的开发模型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数据处理结构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多线程模型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模型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7-28页
第3章 NIO 高性能框架研究第28-37页
    3.1 NIO 技术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缓冲区和通道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多路复用对象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技术特征第30页
    3.2 线程池技术研究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传统的线程池模型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线程池资源调度问题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网络应用中线程池的研究第31-32页
    3.3 Reactor 模型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模型思想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模型机制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模型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 3.4 改进方案和设计思路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异步 I/O 模型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线程池的动态管理机制第35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5-37页
第4章 NIO 高性能框架设计第37-48页
    4.1 框架设计原则第37-38页
    4.2 Proactor 模型设计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Java 7 NIO.2 技术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Proactor 模型的结构和参与者设计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Proactor 模型核心接口定义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Proactor 模型事件处理流程设计第40-41页
    4.3 线程池模型设计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线程池模型组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排队模型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线程池动态调整策略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线程池动态调度算法第45-46页
    4.4 自定义数据传输协议第4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6-48页
第五章 系统实现和性能测试第48-58页
    5.1 TeeTime 信息平台功能设计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系统总体结构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总体业务处理流程第49-51页
    5.2 TeeTime 信息平台主要功能实现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系统部分数据结构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NIO 通信模块主要功能类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系统部分功能截图第53-54页
    5.3 性能测试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测试目标和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测试环境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性能对比测试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测试结论第57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总结与展望第58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4页
致谢第64-65页
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第65-66页
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下税收风险应对机制研究--以盐城地税局为例
下一篇:改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弱磁控制性能的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