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4-6页 |
CONTENTS | 第6-8页 |
中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导论 | 第13-24页 |
一、研究对象 | 第13页 |
二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| 第13-14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4-21页 |
(一) 西方大众文化研究概况 | 第15-17页 |
(二) 国内大众文化研究概况 | 第17-21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五、创新之处 | 第22-24页 |
第一章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| 第24-36页 |
一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内涵 | 第24-27页 |
(一) “文化”释义 | 第24-25页 |
(二) 众说纷纭的大众文化 | 第25-26页 |
(三) 中国语境中的大众文化——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| 第26页 |
(四) 大众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的关系 | 第26-27页 |
二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产生条件 | 第27-31页 |
(一)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产生的内部条件 | 第28-30页 |
(二)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产生的外部条件 | 第30-31页 |
三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征 | 第31-36页 |
(一) 大众文化的基本特点 | 第31-33页 |
(二)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本土化特征 | 第33-36页 |
第二章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 | 第36-49页 |
一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合理性价值 | 第36-42页 |
(一) 文化功能——加速文化多元化进程,推进文化向大众渗透 | 第36-37页 |
(二) 娱乐功能——满足人们精神需求,为人们提供娱乐消遣空间 | 第37-38页 |
(三) 教育功能——为大众开辟了一条启蒙教育的有效渠道 | 第38-39页 |
(四) 经济功能——拉动经济增长,造就新兴大众文化产业 | 第39-41页 |
(五) 社会功能——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,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发展 | 第41-42页 |
二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| 第42-49页 |
(一) 破坏文化格局的生态平衡 | 第42-43页 |
(二) 大众文化基本特点的两面性使其先天不足 | 第43-46页 |
(三) 大众文化充当了西方文化向中国渗透的载体 | 第46-49页 |
第三章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| 第49-65页 |
一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| 第49-57页 |
(一) 理性认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,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其有序发展 | 第49-52页 |
(二) 促进文化的多元化进程,建设会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| 第52-53页 |
(三) 提高大众文化的道德境界,提升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 | 第53-56页 |
(四) 规范大众文化市场的管理,引导大众文化生产者树立自律精神 | 第56-57页 |
二、引导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挑战,走独立可持续发展之路 | 第57-65页 |
(一) 保持民族独特性,打造中国大众文化品牌 | 第58页 |
(二) 促进大众文化产业的发展 | 第58-62页 |
(三) 寻求正确的沟通路径,加强国家间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| 第62-65页 |
结语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5-76页 |
学位论文评闻及答辩情况表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