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序 | 第16-1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8-30页 |
1.1 选题意义 | 第18-20页 |
1.2 蛋白质水合化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1页 |
1.3 荧光光谱概述 | 第21-29页 |
1.3.1 荧光及其产生机制 | 第21-23页 |
1.3.2 荧光寿命和量子产率 | 第23-25页 |
1.3.3 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 | 第25-26页 |
1.3.4 荧光中包含的分子信息 | 第26-29页 |
1.4 论文的内容安排 | 第29-30页 |
第二章 实验和数据分析方法 | 第30-48页 |
2.1 生物光子小组实验系统 | 第30-36页 |
2.1.1 频率上转换时间分辨光谱系统 | 第30-33页 |
2.1.2 时间分辨单光子计数技术 | 第33-35页 |
2.1.3 稳态荧光和吸收 | 第35-36页 |
2.2 生物物理小组实验系统 | 第36-37页 |
2.3 生物分子体系与样品制备 | 第37-42页 |
2.3.1 SNase分子体系 | 第37-41页 |
2.3.2 Trp_2分子体系 | 第41-42页 |
2.4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42-48页 |
2.4.1 DAS图的构建 | 第42-44页 |
2.4.2 溶剂化弛豫相关函数c(t)函数的构建 | 第44-48页 |
第三章 基于电荷突变的蛋白表面的水合动力学 | 第48-62页 |
3.1 引言 | 第48-50页 |
3.2 结果 | 第50-55页 |
3.2.1 突变体发射光谱 | 第50-51页 |
3.2.2 突变体荧光瞬态 | 第51-52页 |
3.2.3 突变体相关函数和各向异性 | 第52-53页 |
3.2.4 溶剂化动力学与侧链弛豫 | 第53-54页 |
3.2.5 突变体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| 第54-55页 |
3.3 讨论 | 第55-59页 |
3.3.1 突变体发射光谱和荧光瞬态 | 第55-56页 |
3.3.2 相关动力学和侧链运动 | 第56-57页 |
3.3.3 局部电荷和内层结合水 | 第57-5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2页 |
第四章 超快水-蛋白耦合作用的分子起源 | 第62-74页 |
4.1 引言 | 第62-64页 |
4.2 结果 | 第64-69页 |
4.2.1 SNase水合动力学 | 第64-65页 |
4.2.2 SNase色氨酸侧链动力学 | 第65-66页 |
4.2.3 结合水弛豫和侧链运动关系 | 第66-67页 |
4.2.4 结合水动力学的和蛋白侧链弛豫的Arrhenius图线 | 第67-68页 |
4.2.5 结合水驱动水-蛋白耦合弛豫 | 第68-69页 |
4.3 讨论 | 第69-73页 |
4.3.1 超快水溶剂化效应与侧链弛豫 | 第69-71页 |
4.3.2 直接耦合的水-蛋白弛豫和水合驱动蛋白波动 | 第71-7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五章 Trp-Trp双肽及其衍生物的荧光动力学研究 | 第74-86页 |
5.1 引言 | 第74-75页 |
5.2 结果 | 第75-81页 |
5.2.1 稳态吸收和荧光光谱 | 第75-76页 |
5.2.2 皮秒分辨荧光衰减曲线 | 第76-78页 |
5.2.3 皮秒分辨DAS | 第78-79页 |
5.2.4 飞秒分辨荧光衰减曲线 | 第79页 |
5.2.5 飞秒分辨DAS | 第79-81页 |
5.3 讨论 | 第81-85页 |
5.3.1 斯托克斯位移与量子产率 | 第81页 |
5.3.2 电荷转移与分子内相互作用 | 第81-83页 |
5.3.3 双肽分子水合动力学 | 第83-8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5-86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6-90页 |
6.1 工作总结 | 第86-87页 |
6.2 工作展望 | 第87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106页 |
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06-108页 |
后记——致终将离别的学生生涯 | 第108-11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