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13页 |
一、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二、本研究的主要问题 | 第11-12页 |
三、论文框架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4页 |
一、模因论 | 第13-16页 |
(一)模因的起源及定义 | 第13-14页 |
(二)模因的分类 | 第14-15页 |
(三)模因的传播方式 | 第15-16页 |
(四)模因的生命周期 | 第16页 |
二、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| 第16-18页 |
(一)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| 第16-18页 |
(二)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》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要求 | 第18页 |
三、模因论与英语口语教学的关系 | 第18-19页 |
(一)模因论与英语口语语料输入的关联性 | 第18-19页 |
(二)模因论与口语输出的关联性 | 第19页 |
四、国内外有关于模因论研究现状 | 第19-24页 |
(一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(二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1-24页 |
第三章 模因论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| 第24-45页 |
一、研究假设 | 第24页 |
二、研究对象 | 第24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24-26页 |
(一)问卷调查 | 第24-25页 |
(二)访谈法 | 第25页 |
(三)实验法 | 第25-26页 |
四、研究过程 | 第26-32页 |
(一)基于模因论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构建 | 第26-27页 |
(二)实验步骤 | 第27-29页 |
(三)教学设计 | 第29-32页 |
五、数据收集与分析 | 第32-45页 |
(一)问卷收集与分析 | 第32-41页 |
(二)访谈结果与分析 | 第41页 |
(三)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5页 |
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45-49页 |
一、研究结论 | 第45-47页 |
(一)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| 第45页 |
(二)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的准确性 | 第45-46页 |
(三)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的流利性 | 第46页 |
(四)丰富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方式 | 第46-47页 |
二、模因论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建议 | 第47-49页 |
(一)搭建口语表达平台,为学生说英语创造机会 | 第47页 |
(二)重视经典美文背诵,为学生输出夯实基础 | 第47-48页 |
(三)提供口语模仿练习,为学生准确、地道的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| 第48页 |
(四)重视基因型和表现型模因教学,为学生口语交流储备资源 | 第48-49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49-51页 |
一、主要结论 | 第49页 |
二、不足之处 | 第49-50页 |
三、将来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附录 | 第53-60页 |
附录一 实验前调查问卷 | 第53-55页 |
附录二 实验后调查问卷 | 第55-56页 |
附录三 实验前访谈提纲 | 第56-57页 |
附录四 实验实施过程中的访谈提纲 | 第57-58页 |
附录五 初中英语口语测试卷(前测) | 第58-59页 |
附录六 初中英语口语测试卷(后测) | 第59-6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| 第60-61页 |
后记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