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SS漏洞检测与挖掘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12-13页 |
1.2.1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存在问题 | 第13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4 论文组织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XSS漏洞检测与挖掘相关技术 | 第15-24页 |
2.1 XSS漏洞 | 第15-19页 |
2.1.1 XSS漏洞类型 | 第15-16页 |
2.1.2 XSS攻击原理 | 第16-19页 |
2.2 XSS漏洞检测技术 | 第19-20页 |
2.2.1 静态检测技术 | 第19页 |
2.2.2 动态检测技术 | 第19-20页 |
2.3 网络爬虫技术 | 第20-21页 |
2.3.1 爬虫类型 | 第20页 |
2.3.2 爬取策略 | 第20页 |
2.3.3 页面采集 | 第20-21页 |
2.4 页面解析原理 | 第21-23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XSS漏洞检测与挖掘模型研究 | 第24-31页 |
3.1 XSS漏洞检测与挖掘模型设计 | 第24-25页 |
3.2 XSS网络爬虫模型 | 第25-28页 |
3.2.1 URL队列模块 | 第25-26页 |
3.2.2 页面下载模块 | 第26-27页 |
3.2.3 链接提取模块 | 第27-28页 |
3.3 XSS漏洞检测模型 | 第28-30页 |
3.3.1 页面分析模块 | 第28-29页 |
3.3.2 模拟攻击模块 | 第29页 |
3.3.3 判断漏洞模块 | 第29-3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XSS漏洞检测与挖掘算法研究 | 第31-38页 |
4.1 XSS漏洞注入点挖掘算法研究 | 第31-33页 |
4.1.1 注入点位置挖掘研究 | 第31页 |
4.1.2 XSS漏洞注入点挖掘算法 | 第31-33页 |
4.2 XSS漏洞分类攻击检测算法研究 | 第33-36页 |
4.2.1 注入点输出分类研究 | 第33-34页 |
4.2.2 XSS漏洞分类攻击检测算法 | 第34-36页 |
4.3 XSS漏洞检测攻击向量生成算法研究 | 第36-37页 |
4.3.1 攻击向量构造原理 | 第36页 |
4.3.2 攻击向量库生成算法 | 第36-3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五章 XSS漏洞检测与挖掘系统设计与实现 | 第38-56页 |
5.1 XSS漏洞检测与挖掘总体设计 | 第38-39页 |
5.2 XSS网络爬虫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| 第39-43页 |
5.2.1 页面下载模块 | 第40-42页 |
5.2.2 链接提取模块 | 第42-43页 |
5.3 XSS漏洞检测模块总体设计 | 第43-45页 |
5.4 页面分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| 第45-49页 |
5.4.1 XSS漏洞注入点挖掘模块 | 第45-46页 |
5.4.2 注入点输出分析模块 | 第46-49页 |
5.5 攻击向量库动态生成 | 第49-54页 |
5.5.1 基本攻击向量的选取 | 第49-50页 |
5.5.2 分类基本攻击向量的构造 | 第50-51页 |
5.5.3 过滤攻击向量的生成 | 第51-52页 |
5.5.4 编码攻击向量的生成 | 第52-54页 |
5.6 XSS漏洞判断模块设计与实现 | 第54-55页 |
5.7 本章小节 | 第55-56页 |
第六章 XSS漏洞检测与挖掘系统评测 | 第56-62页 |
6.1 评测目标 | 第56页 |
6.2 评测环境 | 第56页 |
6.3 功能评测 | 第56-59页 |
6.3.1 反射型XSS漏洞的检测评估 | 第56-58页 |
6.3.2 存储型XSS漏洞的检测评估 | 第58-59页 |
6.4 性能评测 | 第59-60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| 第62-64页 |
7.1 主要工作总结 | 第62页 |
7.2 下一步研究方向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