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学校管理论文

经济哲学视域下的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选题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学界研究述评第11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4-16页
第二章 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第16-26页
    2.1 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现状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就业率低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就业水平低、稳定性差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不足第18-19页
    2.2 农村大学生涌向城市就业的主要动因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追求机会平等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追求发展成本最小化、收益最大化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城市光环的诱惑第21-22页
    2.3 农村大学生就业中的两难选择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农村大学生融入城市难题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困境第23-26页
第三章 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问题归因第26-38页
    3.1 大学生就业制度变迁的影响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从“统包统配”到市场化就业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人才市场的买方—重视人力资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人才市场的卖方—高等教育大众化第28-30页
    3.2 城乡二元结构与就业市场化相矛盾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二元结构下受教育权不平等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二元户籍制度阻碍人才自由流动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二元结构下城乡就业市场不均衡第32-33页
    3.3 农村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现实条件的矛盾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农村大学生就业的价值追求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农村大学生就业观念和现实的矛盾第35-38页
第四章 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路径反思第38-48页
    4.1 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对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批判和反思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从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进行批判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论对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从马克思的自我实现理论对农村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反思第41-43页
    4.2 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的路径选择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改革高等教育,打通人才流向农村的渠道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,实现城乡居民权利平等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将自我的价值实践与制度建设的完善相统一第45-48页
结论第48-50页
致谢第50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6页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收费政策下本科生考研决策研究
下一篇:论美国通识教育的公民教育价值取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