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三、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3-16页 |
(一)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(三)创新点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污水处理BOT项目VFM评价相关理论 | 第16-20页 |
一、污水处理BOT模式概述 | 第16-17页 |
(一)BOT模式的概念 | 第16页 |
(二)BOT项目前期决策流程 | 第16页 |
(三)污水处理BOT项目的特点 | 第16-17页 |
二、污水处理BOT项目有效性研究 | 第17-20页 |
(一)BOT项目传统评价方法 | 第17页 |
(二)BOT项目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| 第17页 |
(三)我国BOT项目VFM评价方法 | 第17-18页 |
(四)我国VFM评价方法与BOT项目传统评价方法的对比 | 第18页 |
(五)VFM评价方法的应用前景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污水处理BOT项目VFM模型构建 | 第20-24页 |
一、评价准备 | 第20页 |
二、定性评价 | 第20-21页 |
三、定量评价 | 第21-24页 |
(一)公共部门参照标准PSC | 第21-22页 |
(二)NPVBOT的计算 | 第22-23页 |
(三)VFM分析 | 第23-24页 |
第四章 案例分析 | 第24-34页 |
一、评价准备 | 第24-27页 |
(一)项目概况 | 第24页 |
(二)项目产出说明 | 第24-25页 |
(三)项目运作模式 | 第25页 |
(四)风险分配 | 第25-27页 |
二、VFM定性评价 | 第27-29页 |
(一)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 | 第28页 |
(二)风险识别与分配 | 第28页 |
(三)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 | 第28页 |
(四)潜在竞争程度 | 第28页 |
(五)政府机构能力 | 第28页 |
(六)可融资性 | 第28-29页 |
三、VFM定量评价 | 第29-34页 |
(一)公共部门参照标准PSC | 第29-31页 |
(二)BOT值计算 | 第31-32页 |
(三)VFM结论 | 第32-34页 |
第五章 结论、不足和政策建议 | 第34-38页 |
一、结论 | 第34页 |
二、我国PPP物有所值评价体系的不足 | 第34-35页 |
(一)VFM评价开展阶段设立不合理 | 第34-35页 |
(二)PSC项目的选择过于主观化 | 第35页 |
(三)VFM评价结果准确性不高 | 第35页 |
三、完善我国PPP物有所值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 | 第35-38页 |
(一)加强VFM定量评价的影响因素研究 | 第35-36页 |
(二)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| 第36页 |
(三)加强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管理 | 第36页 |
(四)开发VFM评估软件 | 第36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致谢 | 第40-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