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0页 |
1.1 奶水牛乳脂肪合成研究的重要性 | 第13页 |
1.2 乳脂肪合成的机制 | 第13-16页 |
1.2.1 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| 第14-15页 |
1.2.2 乳腺组织吸收水解的脂肪酸 | 第15页 |
1.2.3 TG合成 | 第15-16页 |
1.3 乳脂肪分泌 | 第16-17页 |
1.4 乳脂肪合成的转录调控 | 第17-19页 |
1.4.1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(SREBP) | 第17-18页 |
1.4.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(PPARγ) | 第18-19页 |
1.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乳脂肪球(MFG)替代乳腺上皮细胞的表达研究 | 第20-32页 |
2.1 材料和方法 | 第21-24页 |
2.1.1 水牛来源与饲养管理 | 第21页 |
2.1.2 乳腺组织与奶样采集 | 第21页 |
2.1.3 乳脂肪球和乳汁体细胞分离 | 第21页 |
2.1.4 吖啶橙染色 | 第21-22页 |
2.1.5 总RNA提取 | 第22页 |
2.1.6 cDNA合成 | 第22页 |
2.1.7 实时荧光定量PCR | 第22-24页 |
2.1.8 数据统计 | 第24页 |
2.2 结果分析 | 第24-29页 |
2.2.1 总RNA提取与检测 | 第24-26页 |
2.2.2 细胞标志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 | 第26-27页 |
2.2.3 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和乳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 | 第27-29页 |
2.3 讨论 | 第29-31页 |
2.3.1 从乳脂肪球中能够提取总RNA | 第29页 |
2.3.2 乳脂肪球中的总RNA来源于乳腺上皮细胞 | 第29-30页 |
2.3.3 乳脂肪球的转录本可以作为研究乳腺组织转录本的一个选择 | 第30-31页 |
2.4 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奶水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和鉴定 | 第32-40页 |
3.1 材料和方法 | 第32-35页 |
3.1.1 乳腺材料来源 | 第32-33页 |
3.1.2 酶消化法分离细胞 | 第33页 |
3.1.3 组织块分离细胞 | 第33页 |
3.1.4 细胞纯化方法 | 第33-34页 |
3.1.5 细胞传代 | 第34页 |
3.1.6 细胞冻存和复苏 | 第34页 |
3.1.7 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特性 | 第34页 |
3.1.8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| 第34页 |
3.1.9 油红O染色 | 第34-35页 |
3.2 结果 | 第35-38页 |
3.2.1 沼泽型水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分离 | 第35-36页 |
3.2.2 沼泽型乳腺上皮细胞的鉴定 | 第36-38页 |
3.3 讨论 | 第38-39页 |
3.3.1 乳腺细胞分离方法和培养条件 | 第38页 |
3.3.2 乳腺上皮细胞的形态 | 第38-39页 |
3.3.3 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特性和表达特性 | 第39页 |
3.4 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利用乳脂肪球为材料扩增奶水牛SREBP1、PPARγ基因编码区序列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40-51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2页 |
4.1.1 试验动物和材料 | 第41页 |
4.1.2 乳脂肪球(MFG)采集 | 第41页 |
4.1.3 总RNA提取及反转录 | 第41页 |
4.1.4 PCR反应及产物纯化 | 第41-42页 |
4.1.5 PCR产物克隆鉴定 | 第42页 |
4.1.6 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42页 |
4.2. 结果 | 第42-49页 |
4.2.1 PCR扩增结果 | 第42-43页 |
4.2.2 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参考序列及其他物种比较结果 | 第43-45页 |
4.2.3 蛋白质特性分析 | 第45-49页 |
4.3 讨论 | 第49-50页 |
4.3.1 乳腺上皮细胞高表达基因的扩增材料 | 第49-50页 |
4.3.2 地中海水牛SREBP1基因和PPARγ基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| 第50页 |
4.4 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SREBPl在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的功能研究 | 第51-65页 |
5.1 材料和方法 | 第52-56页 |
5.1.1 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 | 第52页 |
5.1.2 shRNA-SREBP1慢病毒颗粒感染水牛乳腺上皮细胞 | 第52-53页 |
5.1.3 脂肪酸处理乳腺上皮细胞 | 第53页 |
5.1.4 油红O染色 | 第53-54页 |
5.1.5 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| 第54页 |
5.1.6 实时荧光定量PCR | 第54-55页 |
5.1.7 数据统计 | 第55-56页 |
5.2. 结果 | 第56-62页 |
5.2.1 水牛乳腺上皮细胞最佳MOI | 第56-57页 |
5.2.2 SREBP1基因沉默对培养基中甘油三酯浓度的影响 | 第57页 |
5.2.3 SREBP1基因沉默对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5.2.4 脂肪酸对乳腺上皮细胞脂滴生成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5.2.5 脂肪酸对培养基中甘油三酯浓度的影响 | 第60页 |
5.2.6 脂肪酸对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5.3 讨论 | 第62-64页 |
5.3.1 脂肪酸调控SREBP1基因的表达 | 第62页 |
5.3.2 SREBP1基因调控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| 第62-63页 |
5.3.3 SREBP1基因可能作用于ERK1/ERK2信号通路从而调控PPARγ基因的表达 | 第63页 |
5.3.4 SREBP1基因参与脂肪酸吸收,但不参与脂滴分泌的调控 | 第63-64页 |
5.4 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六章 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