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机车工程论文--动车、动车组(动力列车)论文

动车组配电柜连线识别系统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4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1.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2-14页
第二章 动车组配电柜连线系统技术平台第14-18页
    2.1 线号识别系统实现的软件opencv第14-16页
    2.2 识别系统用户界面开发技术平台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2010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MFC界面开发第16-17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17-18页
第三章 图像处理技术第18-30页
    3.1 图像的信息第18-19页
    3.2 图像灰度化第19-20页
    3.3 图像的去噪处理第20-22页
    3.4 图像的去噪处理第22-25页
    3.5 图像形态学处理第25-27页
    3.6 canny边缘检测第27-29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四章 线号定位与识别算法研究第30-53页
    4.1 线号定位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线号定位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连接线编号区域定位第31-36页
    4.2 连线编号分割与归一化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编号预处理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编号字符的分割与处理第37-39页
    4.3 连线编号的BP神经网络识别第3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神经网络的理论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神经网络训练第45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1 BP神经网络参数确定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2 BP神经网络的训练第48-52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五章 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第53-62页
    5.1 连线编号识别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连线编号识别系统硬件选型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连线编号识别系统软件设计第54-56页
    5.2 连线编号区域定位模块设计与实现第56-58页
    5.3 连线编号识别模块设计与实现第58-60页
    5.4 连线编号识别系统操作界面设计第60-61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总结与展望第62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7页
附录第67-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欠稳定斜坡上抗滑桩桩前土体稳定与抗力发挥程度的研究
下一篇:基于内燃机车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及改进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