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金属压力加工论文--轧制论文--轧钢机械设备论文--轧制辅助设备论文

飞剪机自动剪切控制系统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热轧带钢发展中的新技术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我国热轧板宽窄带钢的发展趋势第13页
    1.4 本章小结第13-14页
第二章 飞剪生产工艺研究第14-20页
    2.1 线材的生产方式及特点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横列式线材轧机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半连续式线材轧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连续式线材轧制第15-16页
    2.2 线材轧机发展现状第16页
    2.3 线材生产车间的工艺流程和主要生产设备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我国高速线材的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高速线材生产的工艺流程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高速线材车间的主要设备第17-18页
    2.4 线材生产中对飞剪机的基本要求、类型及发展状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对飞剪机的基本要求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飞剪机的发展状况第19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19-20页
第三章 飞剪机设计第20-40页
    3.1 结构设计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驱动方式的确立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飞剪机结构设计第20-21页
    3.2 剪切力、剪切力矩的计算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剪切力的计算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剪切力矩的计算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剪切功的计算第24页
    3.3 电机的选择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功率计算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电机选择方案第25页
    3.4 零部件设计计算及刚强度的校荷第2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零部件的转速及扭矩的计算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剪轮的设计计算及校核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刀架的设计及校荷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轴的设计计算及校荷第32-39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四章 热轧产线飞剪设备布置与总体设计方案第40-54页
    4.1 飞剪及其附属设备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辊道技术参数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飞剪技术参数第40-41页
    4.2 工作原理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飞剪剪切原理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控制工艺第41-43页
    4.3 总体设计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飞剪机剪切机构的选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飞剪机主要机械部分改进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飞剪机的控制系统改进第44页
    4.4 飞剪机机械部分设计第44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轴设计与校核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齿轮的设计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轴承的选用与校核第48-51页
    4.5 机电控制部分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飞剪的机电控制工作原理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对控制系统的要求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定尺剪切控制系统结构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PLC的程序设计第52-53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五章 ACCUBAND改进飞剪系统研究第54-66页
    5.1 概述第54-55页
    5.2 系统配置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轧机安装部分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辅助设备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ACCUCROP飞剪控制器第56页
    5.3 系统组成第56-58页
    5.4 控制系统第58页
    5.5 飞剪控制策略第58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传统的加速技术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非线性的递归的预报算法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可变的加速度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剪切阶段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停车调节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6 板坯厚度补偿—K系数第62-65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第六章 结论第66-67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66页
    6.2 进一步建议第66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0页
作者简介、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70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“双师型”师资培养策略研究--以中山市为例
下一篇:基于导波的一维结构无损检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