辊壳式流浆箱的流体仿真研究
| 摘要 | 第4-6页 | 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 
| 1 绪论 | 第12-20页 | 
| 1.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 
| 1.2 流浆箱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 
| 1.2.1 流浆箱的发展 | 第13页 | 
| 1.2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 
| 1.3 辊壳式流浆箱介绍 | 第14-15页 | 
| 1.3.1 辊壳式流浆箱的结构 | 第14页 | 
| 1.3.2 辊壳式流浆箱的工作原理 | 第14-15页 | 
| 1.4 数值模拟分析软件介绍 | 第15-16页 | 
| 1.4.1 ANSYS软件简介 | 第15页 | 
| 1.4.2 FLUENT软件简介 | 第15-16页 | 
| 1.5 论文主要内容方案与章节安排 | 第16-20页 | 
| 1.5.1 论文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 
| 1.5.2 论文研究方案 | 第17-18页 | 
| 1.5.3 论文章节安排 | 第18-20页 | 
| 2 辊壳式流浆箱流道尺寸的确定 | 第20-35页 | 
| 2.1 沟槽辊的结构静力学分析 | 第20-23页 | 
| 2.1.1 结构静力学分析的目的 | 第20-21页 | 
| 2.1.2 结构静力学分析的实施 | 第21-23页 | 
| 2.2 沟槽辊的模态分析 | 第23-25页 | 
| 2.2.1 模态分析的目的 | 第23页 | 
| 2.2.2 模拟计算的实施 | 第23-25页 | 
| 2.3 流浆箱流道宽度的确定 | 第25-34页 | 
| 2.3.1 辊壳式流浆箱流场的数学模型 | 第25-26页 | 
| 2.3.2 流场网格划分 | 第26页 | 
| 2.3.3 流体参数及边界条件 | 第26-27页 | 
| 2.3.4 模拟计算的实施 | 第27页 | 
| 2.3.5 流场的模拟结果及结论 | 第27-30页 | 
| 2.3.6 简化后辊壳式流浆箱流场的数学模型 | 第30-31页 | 
| 2.3.7 简化后流场网格划分 | 第31页 | 
| 2.3.8 模拟计算的实施 | 第31-32页 | 
| 2.3.9 简化后流场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32-34页 | 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 
| 3 辊壳式流浆箱速度参数的确定 | 第35-53页 | 
| 3.1 流道宽度10mm速度参数分析 | 第35-43页 | 
| 3.1.1 速度参数横向对比 | 第35-40页 | 
| 3.1.2 速度参数纵向对比 | 第40-42页 | 
| 3.1.3 速度参数综合对比 | 第42-43页 | 
| 3.2 流道宽度15mm速度参数分析 | 第43-48页 | 
| 3.2.1 速度参数横向对比 | 第43-46页 | 
| 3.2.2 速度参数纵向对比和综合对比 | 第46-48页 | 
| 3.3 不同宽度流场综合对比 | 第48-51页 | 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 
| 4 辊壳式流浆箱导流板的结构优化 | 第53-74页 | 
| 4.1 辊壳式流浆箱流场的数学模型 | 第53-54页 | 
| 4.2 模拟计算的实施 | 第54页 | 
| 4.3 模型A的流场仿真结果 | 第54-56页 | 
| 4.4 模型B的流场仿真结果 | 第56-58页 | 
| 4.5 模型C的流场仿真结果 | 第58-60页 | 
| 4.6 模型D的流场仿真结果 | 第60-62页 | 
| 4.7 不同模型的流场仿真数据 | 第62-66页 | 
| 4.8 流道宽度15mm的流场仿真结果 | 第66-69页 | 
| 4.9 流道宽度30mm的流场仿真结果 | 第69-70页 | 
| 4.10 流道宽度25mm的流场仿真结果 | 第70-73页 | 
| 4.11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 
| 5 辊壳式流浆箱均衡室的结构优化 | 第74-82页 | 
| 5.1 辊壳式流浆箱流场的数学模型 | 第74-75页 | 
| 5.2 模拟计算的实施 | 第75-80页 | 
| 5.2.1 模型A流场仿真结果 | 第75-76页 | 
| 5.2.2 模型B流场仿真结果 | 第76-77页 | 
| 5.2.3 模型C流场仿真结果 | 第77-78页 | 
| 5.2.4 模型D流场仿真结果 | 第78-79页 | 
| 5.2.5 不同流场模型湍流状况 | 第79-80页 | 
| 5.3 模拟结果分析 | 第80-81页 | 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 
| 6 总结与展望 | 第82-84页 | 
| 6.1 研究总结 | 第82-83页 | 
| 6.2 本文创新点 | 第83页 | 
| 6.3 展望 | 第83-84页 | 
| 致谢 | 第84-85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85-88页 | 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8-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