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中国史论文--隋、唐至清前期(581~1840年)论文--唐(618~907年)论文

唐代牡丹风尚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论第9-14页
    0.1 论文缘起第9页
    0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2页
    0.3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第12-14页
1 牡丹风尚的演变过程第14-28页
    1.1 从山野入庭院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秦汉时以药载本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魏晋南北朝时发现观赏价值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隋唐时出现牡丹风尚第15-17页
    1.2 牡丹风尚从上至下传播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崇尚牡丹的宫廷文化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官僚士人喜爱牡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佛教寺院广栽牡丹第19-21页
    1.3 牡丹风尚由北向南传播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北方兴起牡丹风尚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牡丹风尚向南传播第24-28页
2 推动牡丹风尚演变的因素第28-42页
    2.1 受到统治者的推崇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武则天对牡丹的引种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唐玄宗对牡丹的赏爱第30-32页
    2.2 符合唐代审美取向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与唐代整体气质相合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上层社会的喜好引领时代风尚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偏爱较深的紫色和红色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喜欢雍容繁复的造型第35-36页
    2.3 唐代园艺技术发展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颜色越发艳丽多彩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花型越发丰盈雍容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香味仍然芬芳四溢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品种越发丰富多样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移植技术发展第39-40页
    2.4 受到佛教发展的影响第40-42页
3 牡丹风尚的影响第42-51页
    3.1 对风俗活动的影响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出现牡丹会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出现牡丹宴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助长斗花炫富之风第43-44页
    3.2 对花卉经济的影响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促使人们种花卖花以求利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促进花市繁荣第45-46页
    3.3 对文化艺术的影响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丰富诗文意象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拓宽绘画题材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丰富装饰艺术的式样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提高园艺艺术的内涵及观赏性第49-51页
结束语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8页
致谢第58-5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水仙NtSAMT基因的克隆及转化金鱼藤的研究
下一篇:保水措施对土壤性质及甘蔗生长发育的效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