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水产、渔业论文--水产保护学论文--鱼病学论文--微生物性鱼病论文

4株鳖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对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耐受与响应特征
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页
第一章 综述第14-21页
    1.1 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性第14-15页
    1.2 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因子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外毒素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胞外蛋白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粘附因子第16-17页
    1.3 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生理生化鉴定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免疫学检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PCR反应鉴定第19页
    1.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-21页
第二章 氨氮、亚硝酸盐对四株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第21-43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菌株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试剂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实验仪器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菌种活化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实验内容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.1 氨氮对四株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.2 亚硝酸盐对四株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.3 氨氮和亚硝酸盐复配组合对四株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 2.2 数据处理第23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分析第23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氨氮和亚硝酸盐复配组合的NH4Cl和NaNO2浓度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氨氮对四株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第23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亚硝酸盐对四株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氨氮和亚硝酸盐复配组合对四株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第35-41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41-43页
第三章 氨氮、亚硝酸盐胁迫下四株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半定量检测第43-52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材料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1 实验菌株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2 主要试剂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3 主要仪器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菌胁迫处理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DNA提取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总RNA提取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提取的总RNA质量检测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引物设计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各菌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8 胁迫下的毒力基因半定量检测第46-47页
    3.2 结果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总RNA提取质量检测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各菌株毒力基因分布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各菌株毒力基因半定量检测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1 氨氮胁迫下各菌株毒力基因半定量检测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2 亚硝酸盐胁迫下各菌株毒力基因半定量检测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3 氨氮和亚硝酸盐双重胁迫下各菌株毒力基因半定量检测第50-51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51-52页
第四章 氨氮、亚硝酸盐胁迫下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荧光定量检测第52-61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验材料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1.1 实验菌株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1.2 主要试剂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1.3 主要仪器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验菌株胁迫处理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总RNA提取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提取的总RNA质量检测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RNA反转录体系及程序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引物设计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7 胁迫下的毒力基因荧光定量检测第55页
    4.2 结果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总RNA提取质量检测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荧光定量扩增结果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荧光定量PCR检测AerA表达水平第57-59页
    4.3 讨论第59-61页
结论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额尔齐斯河江鳕寄生虫分类研究及流行特点和防治案例分析
下一篇:日本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核酸内切酶结构域1基因的克隆与表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