尖晶石型钾离子筛的水热合成及其镍铬掺杂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前言 | 第11-12页 |
| 1 文献综述 | 第12-27页 |
| ·锂资源开发及其重要意义 | 第12-14页 |
| ·无机锂离子筛型吸附剂的种类 | 第14-16页 |
| ·单斜晶系锑酸 | 第14-15页 |
| ·尖晶石型钛氧化物 | 第15页 |
| ·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 | 第15-16页 |
| ·复合型离子筛 | 第16页 |
| ·锂锰氧化物结构及Li~+抽提/嵌入反应机理 | 第16-18页 |
| ·LiMn_2O_4尖晶石结构 | 第16-17页 |
| ·Li~+在锂锰氧化物中的抽提/嵌入反应机理 | 第17-18页 |
| ·锂离子筛前驱体的合成方法 | 第18-21页 |
| ·高温固相反应法 | 第18页 |
| ·微波烧结法 | 第18-19页 |
| ·固相配位反应法 | 第19页 |
| ·溶胶-凝胶反应法 | 第19-20页 |
| ·共沉淀法 | 第20页 |
| ·水热合成法 | 第20-21页 |
| ·离子筛原粉的造粒 | 第21页 |
| ·离子筛的掺杂改性 | 第21-25页 |
| ·尖晶石结构的不稳定因素 | 第22页 |
| ·尖晶石LiMn_2O_4的掺杂改性 | 第22-25页 |
| ·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| 第25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特色 | 第25-27页 |
| 2 试验研究 | 第27-35页 |
| ·试验原料与装置 | 第27-28页 |
| ·试验原料 | 第27页 |
| ·试验装置与设备 | 第27-28页 |
| ·试验流程 | 第28-30页 |
| ·试验流程图 | 第28页 |
| ·试验流程说明 | 第28-30页 |
| ·试验分析方法 | 第30-33页 |
| ·化学成分分析 | 第30-33页 |
| ·溶液的pH值调节 | 第33页 |
| ·晶相分析 | 第33页 |
| ·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| 第33-35页 |
| ·离子筛对溶液中Li+的交换容量的测定 | 第33-34页 |
| ·离子筛锰溶损率的测定 | 第34页 |
| ·共存金属离子的分配系数 | 第34-35页 |
| 3 尖晶石型LiMn_2O_4前驱体的合成 | 第35-41页 |
| ·前驱体合成研究 | 第35-38页 |
| ·Li/Mn摩尔比对前驱体结构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H_2O_2加入量对前驱体结构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反应时间对前驱体结构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·反应温度对前驱体结构的影响 | 第38页 |
| ·透射电镜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·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4 锂离子筛的吸附性能 | 第41-47页 |
| ·前驱体的酸浸脱锂 | 第41-43页 |
| ·吸附平衡时间的测定 | 第43页 |
| ·共存金属离子的分配系数 | 第43-44页 |
| ·锂交换容量的测定 | 第44-46页 |
| ·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5 铬镍掺杂锂离子筛前驱体的合成 | 第47-56页 |
| ·铬掺杂前驱体的合成 | 第47-51页 |
| ·反应温度对铬掺杂前驱体结构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·H_2O_2加入量对铬掺杂前驱体结构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·LiOH加入量对铬掺杂前驱体结构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| ·铬加入量对铬掺杂前驱体结构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| ·镍掺杂前驱体的合成 | 第51-54页 |
| ·反应温度对镍掺杂前驱体结构的影响 | 第51页 |
| ·H_2O_2加入量对镍掺杂前驱体结构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·LiOH加入量对镍掺杂前驱体结构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镍加入量对镍掺杂前驱体结构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| 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54页 |
| ·小结 | 第54-56页 |
| 6 镍掺杂锂离子筛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| 第56-60页 |
| ·铬镍掺杂前驱体的酸浸脱锂 | 第56-57页 |
| ·锂交换容量的测定 | 第57-58页 |
| ·小结 | 第58-60页 |
| 7 结论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0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70页 |
|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