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8页 |
1.2.1 新型城镇化的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2.2 农村物流的研究综述 | 第15-18页 |
1.2.3 文献评述 | 第18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| 第18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3.2 研究框架 | 第19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5 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物流的相关理论概述 | 第21-27页 |
2.1 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理论概述 | 第21-23页 |
2.1.1 城镇化相关概念 | 第21页 |
2.1.2 新型城镇化相关概念 | 第21-22页 |
2.1.3 新型城镇化和城镇化的区别 | 第22-23页 |
2.2 农村物流的相关理论概述 | 第23-25页 |
2.2.1 农村物流的相关概念 | 第23页 |
2.2.2 农村物流的特征 | 第23-24页 |
2.2.3 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对比 | 第24-25页 |
2.3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物流的互促发展 | 第25-26页 |
2.3.1 新型城镇化加快农村物流的发展步伐 | 第25页 |
2.3.2 农村物流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| 第25-2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河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| 第27-36页 |
3.1 河北省农村发展现状 | 第27-32页 |
3.1.1 河北省农村发展的整体状况 | 第27-29页 |
3.1.2 河北省乡镇企业概况 | 第29-30页 |
3.1.3 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| 第30-32页 |
3.2 河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| 第32-35页 |
3.2.1 河北省整体物流发展水平 | 第32-34页 |
3.2.2 河北省农村物流发展水平 | 第34-35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4章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河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6-47页 |
4.1 河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评价方法选取 | 第36-42页 |
4.1.1 评价方法的比选 | 第36-38页 |
4.1.2 FAHP-模糊综合评价法介绍 | 第38-42页 |
4.2 河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42-46页 |
4.2.1 河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| 第42-43页 |
4.2.2 河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评价指标选取 | 第43-45页 |
4.2.3 河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45-46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5章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河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综合评价 | 第47-55页 |
5.1 实证分析 | 第47-53页 |
5.1.1 模糊层次分析法权重确定 | 第47-50页 |
5.1.2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分确定 | 第50-53页 |
5.2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53-54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6章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河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| 第55-60页 |
6.1 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| 第55-56页 |
6.1.1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| 第55-56页 |
6.1.2 创新农村物流运营模式 | 第56页 |
6.2 提升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 | 第56-58页 |
6.2.1 推进农村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| 第56-57页 |
6.2.2 推广农村物流信息化系统的使用 | 第57-58页 |
6.3 促进农村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| 第58-59页 |
6.3.1 规范农村物流市场 | 第58页 |
6.3.2 加快整合农村物流资源 | 第58-59页 |
6.3.3 加强农村物流人才队伍建设 | 第59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1页 |
结论 | 第60页 |
展望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