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人物在北宋词中的接受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一、“三国人物”界定 | 第9-11页 |
二、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1-13页 |
三、研究意义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北宋词中的主要三国人物形象 | 第15-35页 |
第一节 北宋词对三国人物接受概况 | 第15-17页 |
第二节 北宋词中的主要三国人物形象 | 第17-35页 |
一、君主形象——曹操、孙权、刘备 | 第17-21页 |
二、辅弼形象——周瑜、诸葛亮 | 第21-24页 |
三、文士形象——竹林七贤 | 第24-35页 |
第二章 北宋词对三国人物的接受特点 | 第35-41页 |
第一节 接受对象:多文人雅士,少英雄豪杰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接受主题:多逸闻趣事,少征战历史 | 第36-38页 |
第三节 接受角度:重个人气度,轻历史功绩 | 第38-41页 |
第三章 北宋词对三国人物的接受目的 | 第41-53页 |
第一节 点缀太平:宴饮游赏之乐 | 第41-43页 |
第二节 自伤身世:仕途偃蹇之慨 | 第43-47页 |
第三节 比拟他人:夸饰溢美之词 | 第47-50页 |
第四节 抒写艳思:男欢女爱之情 | 第50-51页 |
第五节 描摹物态:体物寄怀之语 | 第51-53页 |
第四章 北宋词对三国人物接受面貌之成因 | 第53-71页 |
第一节 社会风气:崇尚享乐,宴饮成风 | 第53-59页 |
第二节 政治局势:党争迭起,变动不居 | 第59-62页 |
第三节 思想氛围:三教合流,佛老盛行 | 第62-65页 |
第四节 词体特征:柔婉近情,漫抒心曲 | 第65-71页 |
结语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9页 |
附录 | 第79-121页 |
附录一:北宋词中涉及三国人物词句情况统计表 | 第79-88页 |
附录二:不同三国人物涉及词作情况统计表 | 第88-116页 |
附录三:疑似北宋三国词句统计表 | 第116-12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21-123页 |
致谢 | 第123-12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