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基础医学论文--医用一般科学论文--生物医学工程论文

植入式天线在生物医疗中的应用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9页
    1.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无线数据遥测与能量传输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1.3 植入式天线的研究现状第1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植入式天线形式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植入式天线工作频率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植入式天线仿真模型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植入式天线测试方法第21-27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7-29页
第二章 天线在有耗媒质中的基本理论第29-39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9页
    2.2 植入式天线相关参数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工作带宽与工作频率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天线尺寸与电小天线设计限制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辐射能量与辐射效率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比吸收率第31-32页
    2.3 电磁波在有耗媒质中的传播第32-33页
    2.4 赫兹电偶极子在有耗媒质中的传播模型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赫兹电偶极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赫兹电偶极子在近场的吸收能量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赫兹电偶极子在远场的吸收能量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赫兹电偶极子的有效辐射能量第37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7-39页
第三章 无线数据遥测中小型化植入式天线设计第39-59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9页
    3.2 双频段植入式天线设计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天线设计与分析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天线加工测试与讨论第43-45页
    3.3 小型化贴片/槽植入天线第45-49页
    3.4 集成化片上天线设计第49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天线指标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差分馈电反射系数计算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片上天线设计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天线测试与讨论第54-58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四章 容性加载圆极化植入式天线研究第59-75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9页
    4.2 圆极化植入式天线设计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微带贴片天线的阻抗特征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容性加载圆极化微带贴片天线设计第61-64页
    4.3 圆极化植入式天线测试第64-65页
    4.4 人体模型中天线性能评估第65-69页
    4.5 分析与讨论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不同仿真模型对天线性能的影响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同轴电缆对天线测试的影响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生物兼容性方案第71-72页
    4.6 通信距离评估第72-74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74-75页
第五章 无线内窥镜系统中圆极化胶囊天线研究第75-102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5-76页
    5.2 圆极化胶囊天线设计第76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多层螺旋天线设计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天线参量研究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天线灵敏度讨论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共形胶囊天线设计第81-84页
    5.3 圆极化胶囊天线辐射特性第84-87页
    5.4 用于外部基站的全向圆极化天线设计第87-89页
    5.5 天线体外测试第89-91页
    5.6 分析与讨论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胶囊天线层间缝隙影响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全向圆极化天线与人体组织距离影响第92-93页
    5.7 天线动物体内实验第93-98页
    5.8 通信能力评估第98-100页
    5.9 本章小结第100-102页
第六章 远场无线能量传输在生物医疗中的应用研究第102-117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02页
    6.2 无线能量传输需考虑的安全事项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对发射功率的规定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对最大容许辐射量的限制第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人体辐射吸收率限制第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人体聚焦温度限制第103-104页
    6.3 植入设备接收功率的确定第104页
    6.4 植入式天线设计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单层人体皮肤仿真模型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人体模型下天线性能研究第105-106页
    6.5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仿真分析第106-109页
    6.6 通过加载寄生辐射单元提高接收功率第109-113页
    6.7 整流电路设计第113-116页
    6.8 本章小结第116-117页
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17-119页
    7.1 全文总结第117-118页
    7.2 后续工作展望第118-119页
致谢第119-120页
参考文献第120-130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30-133页

论文共13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机载雷达信号动态实时测试技术研究
下一篇:NLR家族分子和DAMP家族CRT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