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8页 |
1.1 光催化概述 | 第10页 |
1.2 光催化分类 | 第10-13页 |
1.2.1 光催化水解 | 第10-12页 |
1.2.2 光电化学水解 | 第12页 |
1.2.3 光催化降解有机物 | 第12页 |
1.2.4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 | 第12-13页 |
1.3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概况 | 第13-14页 |
1.3.1 常见的金属氧化物、硫化物半导体光催化剂 | 第13-14页 |
1.3.2 不含金属元素的半导体光催化剂 | 第14页 |
1.4 纳米材料 | 第14-16页 |
1.4.1 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 | 第14-15页 |
1.4.2 纳米材料的特性 | 第15-16页 |
1.5 氧化铁(α-Fe_2O_3)的光催化研究 | 第16-19页 |
1.5.1 各种氧化铁纳米结构的制备和应用 | 第16页 |
1.5.2 氧化铁的晶体结构和磁特性 | 第16-17页 |
1.5.3 氧化铁的光电性质 | 第17-18页 |
1.5.4 氧化铁的光催化研究概况 | 第18-19页 |
1.6 氧化石墨烯的光催化研究 | 第19-26页 |
1.6.1 氧化石墨烯的性质 | 第19页 |
1.6.2 氧化石墨烯的光催化研究概况 | 第19-26页 |
1.7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26-28页 |
第2章 氧化铁纳米颗粒/氧化石墨烯网状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| 第28-34页 |
2.1 实验材料和仪器 | 第28-29页 |
2.1.1 实验材料 | 第28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8-29页 |
2.2 氧化铁纳米颗粒/氧化石墨烯网状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| 第29-31页 |
2.2.1 前驱物β-FeOOH/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合成 | 第29页 |
2.2.2 氧化铁纳米颗粒/氧化石墨烯网状复合物的制备 | 第29页 |
2.2.3 退火中间产物和不同水浴时间对照组样品的制备 | 第29-30页 |
2.2.4 氧化铁纳米颗粒/氧化石墨烯网状复合物的表征 | 第30-31页 |
2.3 光阳极薄膜的制备 | 第31页 |
2.4 光解水制氧实验 | 第31-32页 |
2.5 光电化学水解测试 | 第32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3章 表征分析与光解水制氧机理讨论 | 第34-58页 |
3.1 前驱物的表征 | 第34-35页 |
3.2 氧化铁纳米颗粒/氧化石墨烯网状复合物的表征 | 第35-38页 |
3.3 生长机理讨论 | 第38-41页 |
3.4 氧化铁纳米颗粒/氧化石墨烯网状复合物的带隙分析 | 第41-44页 |
3.5 光催化水解制氧性能比较 | 第44-51页 |
3.6 光催化水解制氧机理分析 | 第51-57页 |
3.6.1 比表面积的影响 | 第51页 |
3.6.2 氧空位缺陷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3.6.3 载流子转移路径分析 | 第52-57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4章 光电化学特性分析 | 第58-68页 |
4.1 引言 | 第58-59页 |
4.2 光电化学水解性能比较 | 第59-61页 |
4.3 光阳极薄膜厚度的影响 | 第61-6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结论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8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