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一、网络言论自由和公民隐私权的基本理论 | 第9-17页 |
(一)网络言论自由的理论概述 | 第9-14页 |
1.言论自由的由来和发展 | 第9-12页 |
2.网络言论自由的特征 | 第12页 |
3.网络言论自由的价值 | 第12-14页 |
(二)隐私权的概念和价值 | 第14-17页 |
1.隐私权概念的由来和内容 | 第14-15页 |
2.隐私权的特征 | 第15-16页 |
3.隐私权的价值 | 第16-17页 |
二、网络言论自由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 | 第17-22页 |
(一)网络言论自由与公民隐私权冲突的原因 | 第17-19页 |
1.权利主体现实利益的冲突 | 第17-18页 |
2.立法滞后带来的权利冲突 | 第18-19页 |
(二)网络言论自由与公民隐私权冲突的表现 | 第19-22页 |
1.网络言论自由侵犯公民私生活秘密权 | 第19-20页 |
2.网络言论造谣破坏公民私生活安宁 | 第20页 |
3.隐私权对网络言论自由的妨碍 | 第20-21页 |
4.网络言论自由下的公共利益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冲突 | 第21-22页 |
三、网络言论自由与公民隐私权的限制与保护 | 第22-34页 |
(一)权衡网络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原则 | 第22-24页 |
1.合法性原则 | 第22页 |
2.公共利益优先原则 | 第22-23页 |
3.平衡原则 | 第23页 |
4.比例原则 | 第23-24页 |
(二)完善我国相关立法体系的启示 | 第24-28页 |
1.美国模式 | 第24-26页 |
2.德国模式 | 第26-27页 |
3.韩国模式 | 第27-28页 |
(三)解决网络言论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路径 | 第28-34页 |
1.完善我国立法体系建设 | 第29-31页 |
2.树立典型案例引导公民增强法制观念 | 第31-32页 |
3.网络实名制与匿名制相结合 | 第32页 |
4.国家支持引导互联网科技发展 | 第32-34页 |
结语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6页 |
致谢 | 第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