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生网络欺凌现状调查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引言 | 第9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3 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| 第16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1.3.1 理论意义 | 第16页 |
1.3.2 实践意义 | 第16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4.1 文献分析法 | 第16-17页 |
1.4.2 访谈法 | 第17页 |
1.4.3 问卷调查法 | 第17-18页 |
2 网络欺凌的概述 | 第18-32页 |
2.1 网络欺凌的界定 | 第18-20页 |
2.2 网络欺凌的类型 | 第20-23页 |
2.3 网络欺凌的工具 | 第23-26页 |
2.4 网络欺凌的特征分析 | 第26-28页 |
2.5 网络欺凌与传统欺淩的区别 | 第28-32页 |
2.5.1 网络欺凌的隐蔽性 | 第29页 |
2.5.2 网络欺凌的不间断性 | 第29-30页 |
2.5.3 网络欺凌的恐惧性 | 第30页 |
2.5.4 旁观者的区别性 | 第30页 |
2.5.5 网络欺凌的无限受众性 | 第30-32页 |
3 高中生网络欺凌的现状调查 | 第32-50页 |
3.1 调查设计 | 第32页 |
3.1.1 调查问卷设计 | 第32页 |
3.2 调查实施 | 第32-34页 |
3.2.1 调查对象 | 第32-33页 |
3.2.2 量表问卷的信度检验 | 第33-34页 |
3.3 调查结果分析 | 第34-48页 |
3.3.1 高中生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 | 第34-35页 |
3.3.2 高中生网络欺凌的工具与平台情况 | 第35-37页 |
3.3.3 高中生网络欺凌不同主体情况 | 第37-38页 |
3.3.4 高中生对网络欺凌的处理方式及危害 | 第38-40页 |
3.3.5 高中生网络欺凌行为的情况分析 | 第40页 |
3.3.6 高中生网络欺凌认知的情况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3.7 高中生网络欺凌态度的情况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3.8 差异分析 | 第42-48页 |
3.4 调查小结 | 第48-50页 |
4 高中生网络欺凌产生的原因 | 第50-56页 |
4.1 网络环境的不良影响 | 第50-51页 |
4.1.1 短视频APP设置的漏洞 | 第50页 |
4.1.2 网络平台管理的不到位 | 第50-51页 |
4.2 家庭教育的疏忽 | 第51-53页 |
4.2.1 父母角色的缺失 | 第51页 |
4.2.2 父母对孩子监督不到位 | 第51-52页 |
4.2.3 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| 第52-53页 |
4.3 学校网络教育的不重视 | 第53页 |
4.3.1 学校网络安全讲座少 | 第53页 |
4.3.2 教师对网络欺凌认知不足 | 第53页 |
4.4 高中生本身的因素 | 第53-56页 |
4.4.1 高中生网络道德认知的偏差 | 第54页 |
4.4.2 高中生自控能力差 | 第54页 |
4.4.3 高中生自身的性格差异 | 第54-56页 |
5 高中生网络欺凌的解决对策 | 第56-62页 |
5.1 立法先行,健全法律规制 | 第56页 |
5.2 净化网络环境 | 第56-57页 |
5.2.1 完善网络道德规范 | 第56-57页 |
5.2.2 加大网络平台的管理力度 | 第57页 |
5.3 重视家庭教育 | 第57-59页 |
5.3.1 父母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 | 第57-58页 |
5.3.2 父母加大孩子上网监督力度 | 第58页 |
5.3.3 父母用正确方式教育孩子 | 第58-59页 |
5.4 学校应重视网络安全教育 | 第59-60页 |
5.4.1 学校多开设网络安全的讲座 | 第59页 |
5.4.2 教师应该加强对网络欺凌的认知 | 第59-60页 |
5.5 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 | 第60-62页 |
5.5.1 提高高中生网络道德认知水平 | 第60-61页 |
5.5.2 提高高中生自控能力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附录 | 第65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(著)及科研情况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