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7页 |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34页 |
1.1 引言 | 第14-15页 |
1.2 自由基偶合反应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 | 第15-26页 |
1.2.1 自由基直接偶合反应 | 第15-20页 |
1.2.2 小分子调控自由基偶合反应 | 第20-26页 |
1.3 水相可控自由基聚合 | 第26-31页 |
1.3.1 水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(ATRP) | 第26-29页 |
1.3.2 水相可逆加成-断裂转移自由基聚合(RAFT) | 第29-30页 |
1.3.3 水相氮氧自由基聚合(NMP) | 第30-31页 |
1.4 环糊精在自由基聚合中的应用 | 第31-32页 |
1.5 课题的提出 | 第32-34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34-46页 |
2.1 主要化学试剂描述及精制处理 | 第34-37页 |
2.1.1 主要化学试剂规格与产地 | 第34-36页 |
2.1.2 试剂精制 | 第36-37页 |
2.2 表征 | 第37页 |
2.3 二澳化合物的合成 | 第37-40页 |
2.3.1 二(2-溴异丁酰氧基)聚乙二醇酯2000(Br-PEG2000-Br)的合成 | 第37-38页 |
2.3.2 二(2-溴异丁酰氧基)聚乙二醇酯1000(Br-PEG1000-Br)的合成 | 第38-39页 |
2.3.3 二(2-溴异丁酰氧基)聚乙二醇酯600(Br-PEG600-Br)的合成 | 第39-40页 |
2.4 水溶性配体的合成 | 第40-42页 |
2.4.1 N-(2-羟基乙氧基乙基)-2-吡啶甲基亚胺(HEEPMI)的合成 | 第40-41页 |
2.4.2 N-(2-羟基乙氧基乙基)-双(2-甲基吡啶)胺(HEEBPA)的合成 | 第41-42页 |
2.5 水溶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| 第42-44页 |
2.5.1 甲基-β-环糊精/亚硝基苯包合物(Me-β-CD/NB)的制备 | 第42-43页 |
2.5.2 2-甲基-2-亚硝基丙基2-羟基乙酸酯(MNPHA)的合成 | 第43-44页 |
2.6 水相自由基加成偶合聚合(RACP) | 第44-45页 |
2.6.1 Me-β-CD/NB参与的水相RACP | 第44-45页 |
2.6.2 MNPHA参与的水相RACP | 第45页 |
2.7 聚合物的降解 | 第45页 |
2.8 二溴单体与配体在不同溶剂中的反应 | 第45-46页 |
第三章 环糊精/亚硝基苯包合物参与的水相自由基加成偶合聚合 | 第46-60页 |
3.1 前言 | 第46-47页 |
3.2 Me-β-CD/NOC与Br-PEG-Br的水相RACP | 第47-49页 |
3.2.1 Me-β-CD/NB的制备与表征 | 第47-48页 |
3.2.2 Me-β-CD参与的水相RACP | 第48-49页 |
3.3 不同包合物参与的水相RACP | 第49-50页 |
3.4 反应温度对水相RACP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3.5 二溴单体分子量、反应物投料比和反应浓度对水相RACP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3.6 不同水溶性配体对水相RACP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3.7 反应浓度和反应温度对Cu/HEEPMI参与的水相RACP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3.8 Me-β-CD/NB与Br-PEG-Br的水相RACP产物透析及表征 | 第56-59页 |
3.9 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四章 水溶性亚硝基化合物参与的水相自由基加成偶合聚合 | 第60-74页 |
4.1 引言 | 第60页 |
4.2 不同引发体系参与下的水相RACP | 第60-61页 |
4.3 Cu/HEEPMI参与的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浓度下的水相RACP | 第61-63页 |
4.4 CuBr/HEEPMI参与的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浓度下的水相RACP | 第63-67页 |
4.5 不同分子量二溴单体参与的水相RACP | 第67-69页 |
4.6 水相RACP中主要的副反应讨论 | 第69-72页 |
4.7 CuBr/HEEPMI和Cu/HEEPMI引发机理的讨论 | 第72-73页 |
4.8 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4页 |
作者简历 | 第84页 |
砍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4页 |